智明王李阳贞虽然野战不行,但领着几千残兵守城却还可以。

  申利在攻占天德府城之后,登基称帝大肆封赏功臣。随即跨江作战,强攻北江路城二十余日,几万打几千硬是啃不动。

  啃得动才怪了。

  叛军当中的绝对精锐,是几百个借来的大理兵。既不是段誉的朝廷部队,也不是权臣高氏的部队,而是大理秀山郡董氏之兵。

  其次就是一千多蛮兵,来自安南、大理交界带的山区。

  剩余部队,要么是临时招募的农民军,要么是智明王吃败仗时被收拢的溃兵。

  这种混编杂牌军队,野外作战还能凭借一股血勇冲锋,攻城作战是绝对不可能拼命先登的。

  见久攻不下,大理将领董义成,找到叛军首领申利说:“昨日收到郡守来信,催促我早日带兵回去,三十七蛮部又蠢蠢欲动了。”

  申利惊道:“将军怎能此时撤军,当一鼓作气攻下升龙府!”

  “郡守的命令,我不敢违抗。”董义成说道。

  申利再三挽留,董义成坚持要走。

  次日,董义成便带着大理精锐跑路了。打一个北江路城都打不下,他才不愿陪申利去攻升龙府。

  更何况,听说升龙府有明军驻守。

  前些日子俘虏的智明王溃兵,已被他们打散了收编。

  结果搞得军心大乱!

  那些溃兵在聊天的时候,到处宣扬明军的强悍。说一千明军打十万安南兵,自身只死了几个人。每个明军都能请神降下陨石,当时砸得杜英武十万大军混乱,一千明军趁机冲杀就大获全胜了。

  申利叛军将信将疑,但大家都这样说,渐渐的也就信了。

  现在,叛军士兵只敢攻打北江路城,都不愿跟随首领杀向升龙府。

  董义成带着几百大理兵离去,他这次出兵赚翻了。士卒仅仅死伤几十個,却抢来无数的财货,还强掳安南民夫帮他运输。

  大理兵离去仅三日,申利便得到明军杀来的消息。

  他吓得连忙率军撤围,退回江北的天德府城。打算主力在此拒城死守,让后方偏师继续攻城略地。

  韩京也不废话,直接把火炮拉去攻城。

  还让智明王李阳贞,率那几千残兵渡江配合。

  “轰轰轰!”

  连着炮击两轮,城内被收编的溃兵,率先变得惊慌失措。

  他们一个月多前,才被明军正面击败,早就已经打出了心理阴影。

  叛军将领收束不住,这些士兵慌忙逃离城墙,引得其他叛军稀里糊涂溃逃。

  几万叛军听着炮响,在城内吓得乱窜。

  有小机灵鬼还趁乱呼喊:“明国兵杀进来了!”

  连喊几声,越来越多人跟着喊,继而有人跑去冲击北城门。

  这些都是申利从北方裹挟的部队,他们本来在家老老实实种地,莫名其妙就被掳来当叛军。最初连战连捷士气大涨,还真有了一点老兵的味道,结果多次攻打北江路城失败,这些人就开始想着回家了。

  叛军的北城门突然打开,无数叛军争相逃跑。

  如此情况,大出韩京的预料。

  他只用二十门火炮,连续轰了两轮啊,几万叛军咋就弃城而逃了?

  “夺城!”

  韩京趁机下令。

  智明王被叛军打怕了,这货不敢带兵夺城,而是绕城跑去追杀溃兵。

  很快,西边城门也被叛军打开,无数溃兵蜂拥而出,争先恐后的朝北方老家逃去。

  “回来,都回来,临阵脱逃者斩首!”

  已经登基称帝的申利,到现在都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儿。

  他前期打得太顺利了,依靠从大理董氏借来的几百兵,在安南边境成功招募千余蛮兵。就靠着这两千人,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沿途裹挟百姓愈发壮大。继而又大败智明王,收编俘虏扩军至三万多。

  申利已经彻底膨胀。

  膨胀到称帝建制、册封百官!

  他觉得明军也不过尔尔,就算野外打不过,守城肯定能守住。

  咋刚开始守城,自己的数万大军就溃了?

  申利完全没有一点逼数,他之所以前期发展顺利,纯粹是西北方的安南道兵,被杜英武大量抽调去跟朱康作战。这才导致地方守城部队空虚,被申利钻了空子一路杀过来。

  别说明军的战斗力了,杜英武都能打得他屁滚尿流。

  “陛下,蛮兵也逃了!”

  申利扭头一看,自己招募的蛮兵,果然全部逃向城门。

  那千余蛮兵逃得飞快,他们听说过明军的威名。他们隔壁的几个部落,被杨再兴给胖揍过,再也不敢越境劫掠。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