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无为寺。

  已经变成广弘法师的段誉,自然不可能整天吃斋念佛。

  即便是做和尚,那也得留下一些“功绩”。

  先是重修无为寺的罗汉堂,召集工匠凿了五百尊石罗汉。接着又自己拿起锤子,亲手开凿无为寺历代高僧像。

  “当当当当……”

  锤子不断砸着凿子,在石壁上凿出道道纹路,段誉这一手石匠本领愈发精湛。

  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

  段誉放下锤子和凿子,转身看向奔跑而来的士兵:“尔等意欲何为?”

  领兵之人,是高观音隆的儿子高观音妙,他朝段誉跪拜行礼说:“启禀太上皇,末将奉命来接太上皇回城。”

  段誉说道:“我法号广弘,是无为寺的僧人,自该留在这无为寺内。”

  高观音妙说:“太上皇,鄯阐府已被明贼攻占,高贞寿数万大军溃败。高量成收其残兵,却不肯进京勤王,似有叛国投明之兆。明贼随时可能进攻大理,太上皇留在山中安危难测,应速速返回大理城保全龙体。况且,当年太上皇与高量成君臣和谐,还请太上皇亲自下诏命令高量成勤王。”

  “鄯阐府被攻破了?”段誉惊道。

  “已被明贼攻占多日。”高观音妙说。

  段誉又问:“高贞寿的残兵被高量成所收,你又说高量成不肯进京勤王,那大理城中现在是谁在秉政?”

  高观音妙说:“宁国公、国相高踰城生。”

  段誉顿时听得双眼圆瞪,手臂颤抖着指向高观音妙:“你们这些人,国破在即竟还在争权!”

  高观音妙趴伏在地:“请太上皇回城。”

  “请太上皇回城!”一大群士兵跪下,把段誉给团团围住。

  段誉很想捡起锤子,一锤把高观音妙敲死。

  六十多年前,权臣杨义贞篡位自立,还杀死大理国主段廉义。高智升、高升泰父子拨乱反正,灭掉杨氏伪帝,迎回段氏复国登基,趁机把儿孙安排去控制各州郡。

  紧接着,高升泰篡位自立,改国号为“大中国”,自称“大中国正德皇帝”。

  高升泰为了赢得地方支持,并没有搅乱高氏诸侯辖区,反而进一步确定高氏的州府控制权。

  当时定下规矩,高升泰的子孙世代统治滇西,弟弟高升祥的子孙世代统治滇东。

  如果大家一直都守规矩,大理国政就不会乱。

  但是,三十七蛮部把鄯阐府攻破了,高升祥的子孙死伤惨重,高升泰的子孙借平叛之机越界抢夺地盘。

  包括高量成的领地威楚府,也是他爹在那个时候抢来的!

  一旦有人坏了规矩,会没有人效仿吗?

  早就划定的封地可以豪夺,高氏诸侯们会不眼红吗?

  封地可以抢,宰相位子能不能抢?

  抢了宰相位子,还更方便出手抢地盘!

  比如高量成和他爹,不但强行夺走威楚府,还把更南边的西双版纳和普洱也抢走。

  面对一群跪地高呼的士卒,段誉闭上双眼放弃抵抗,乖乖跟着他们返回大理城。

  沿途所过村庄,皆一片衰败景象。

  高贞寿已经在京畿地区抽过一次兵,高踰城生如今又强征青壮当兵,并且还因粮草不足而往死里征粮。

  各处村落,能逃的青壮全逃了!

  车队追上一支押送壮丁的队伍,段誉掀开车帘看得惊愕无比,那些不知从哪儿抓来当兵的“壮丁”,竟然还掺杂着白发苍苍的老者。

  段誉猛地想起《石壕吏》。

  段誉没有领兵打过仗,但他心里也明白,这种白发苍苍的“老兵”,不可能战胜如狼似虎的明军。

  这些乱臣贼子,祸国殃民,通通该杀!

  可惜现在这位段誉,不会六脉神剑,也不会北冥神功。他甚至没有继续留在寺庙的自由,必须以太上皇的身份返回皇宫,免得被突然杀到的明军给抓了。

  ……

  四川,黎州。

  大渡河以南的诸蛮地区,已设立一县划归黎州管辖,县治在后世的越西县城东北部。

  那里也出兵了,明军只有两千战兵南下,剩下的军队全是蛮兵。

  蛮兵首领,正是白祺的老相好寸阿果。

  围攻建昌府城多日,守将高踰城惠被迫投降——那里本来是高量成夺取的地盘,高贞寿为了获取高踰城生的支持,把建昌府的演习换成高踰城生的儿子。

  更南边,高踰城生的老巢统矢府,由林冲、高量成带兵攻占。

  但没抓到什么俘虏,也没缴获多少钱粮,高踰城生已经把军队、族人和财货通通搬去大理。

  白祺亲率主力,接连攻克大理京畿东南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