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 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崇拜开始了。”

  “西方成熟产品的冲击下,我们刚起步的产业根本无法抵挡,整整20年的时间,在碳纤维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进步。”

  “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不想搞,觉得投入大。”

  “另一方面,就是引进也引进不了。”

  “你知道的,巴统条约下,技术过硬的公司都不愿意向我们转移技术,连设备获取也极度困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碳纤维工业,最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个畸行的样子。”

  “一句话,原理很熟,技术很强----t800L这种超前的材料也能迅速理解、掌握。”

  “但问题就在于,工业化量产,几乎没有可能。”

  说完后,高永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后又补充道:

  “哪怕是现在,我们想要引进技术和设备都还是不可能的。”

  “国际上排行前列的那些公司压根不考虑跟我们的合作,二三线的公司,比如英国的RK,对我们也是态度暧昧。”

  “真要去跟他们合作.......恐怕我们吃的亏会更多。”

  唐长红默默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国际上的同类产品呢?有办法直接引进产品吗?”

  “不管生产能不能解决,至少先把燃眉之急解决了。”

  “引进不了。”

  高永玉果断回答道:

  “t800L已经属于48K大线束碳纤维中性能极为优异的一种了,哪怕是岛国那边,他们虽然有这类产品,但产量也跟我们一样少。”

  “不过,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设备是齐全的,主要是差在了工艺上.......”

  “拿工艺换设备呢?”

  唐长红下意识地开口,但随即他便意识到了不妥。

  t800L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级材料,用它来交换生产设备,实在是有些不划算了。

  无论是星火、还是上级部门,都不可能会同意的......

  于是,他赶紧说道:

  “这肯定不行.....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拿到需要的设备吗?”

  “目前来说,我们只要解决核心设备的问题,就能解决t800L产量的问题,没错吧?”

  “没错。”

  高永玉点了点头,但随即又说道:

  “问题是,拿到设备,真不是那么容易。”

  “从预氧化炉、到高低温碳化炉、再到收放丝系统.......这一系列的核心设备几乎都不会被单独出售。”

  “要买,就是买一条生产线。”

  “我们得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让他们把这玩意儿卖给我们?”

  “毕竟,出售这些设备,他们面临的可不仅仅是‘竞争风险’,还有政治风险......”

  “明白了。”

  唐长红叹了口气。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试一试。”

  “你去整理一下相关公司的名单,排出一个优先级来。”

  “然后,把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提交给陈果,看看他有没有办法。”

  “星火小组下的民发办已经建立有一段时间了,关系网也开始运作起来了,说不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好,我这就去办。”

  说着,高永玉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而留在办公室里的唐长红则眉头紧锁,盯着那个“2.6吨”缺口的数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另一边,西工大。

  陈果很快就收到了来自603所的求助信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想要找到陈念商量,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

  这可不是陈念能够解决的问题。

  ----当然,如果叫上他的话,他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系列t800L材料制造所需要的设备,就好像当初他设计的热等静压炉、单晶炉一样。

  但问题是,哪怕有了这些技术,603所的困境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获得解决。

  成熟配套的生产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制造、调试,且不说h-20项目等不等得及,这种不分主次要把所有技术全部抓在手里的发展方式,本来也是不经济的。

  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像唐长红建议的那样,想办法从国外引进一套先进的设备进来。

  有了设备,再结合已经完备的技术和工艺,t800L----不止是t-->>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