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浩做出的实验预言……竟然成真了!(1/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七章王浩做出的实验预言……竟然成真了!当找到了研发方向,研究就可以开始了。

  王浩并没有急着去闷头做研究,他还是很照顾学生们的,因为想着和学生们一起做研究,最少让他们理解杨-米尔斯理论,他特别留出了半个月的‘作业,。

  作业内容就是一些有难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一篇相关研究的小论文。

  “你们试着理解这些资料,量子力学包含的范围很广泛,但是,我们只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而不是物理。”

  “这很重要。”

  “数学才是基础。你们不需要去深入理解量子力学,或者是更复杂的粒子标准模型,而是要理解其中的的数学基础......”

  王浩很耐心的做出了解释,他还特别夸奖了一句丁志强,“做研究,灵感很重要,丁志强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有很多想法是突然的,但是很重要。”

  “未来你们单独做研究的时候,也要注重每一个想法,也许偶然的想法,就能够让你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方面要有发现思维,不要被你的知识所局限,尤其不要被那些‘正确的知识,所局限,要敢于去质疑。”

  王浩又说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随后才结束了课程。

  学生们拿着资料离开了。

  丁志强走在最后面,他看着手里的资料感觉很郁闷。

  年前,他完成了代数几何的学习内容,生活就只是和其他研一的学生一样,正常的上课学习。

  或许在其他学生看来,弄懂课堂上的知识就已经很不容易,占用一天大部分时间。

  丁志强则感到非常轻松。

  这是近三年来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每到晚上的时候,他还能有两、三个小时的空闲,周末就更加轻松了,上个周末,他甚至早上睡到了十点半。

  这简直就是梦幻一般的生活。

  他找到了曾经的轻松感,可现在轻松又结束了,只是手里的一大堆资料,就足够占用大部分空闲时间了。

  “生活,好难啊!”丁志强郁闷的想着。

  每天都学习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其他人总是督促他学习。

  寒假回家的时候,他进门听到老妈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很忙吗我还以为今年你不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我和你爸可都知道了,你的导师是王浩,小强啊,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可一定要给咱家争口气,以后也当个大科学家!”

  丁志强听着满心都是泪,他真没想当什么大科学家!

  ......

  王浩开始认真做研究了。

  杨-米尔斯方程是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每一个种类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原来的研究并不能照搬硬套。

  他对于ns方程的研究很深入,但也只能利用相关的方法对于杨-米尔斯方程进行近似求解。

  “近似求解有什么意义呢”王浩思考的摇了摇头。

  如果是无限近似于某一组精确解,求解还是有意义的,但因为终究是近似解,后续对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很困难。

  “但是,任何一组解,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都很困难。”

  王浩还是觉得自己被量子物理的内容影响了,他要做的是以纯数学方式去研究,就不要被物理方向的内容所影响。

  他一直思考着。

  这次不是闷头在办公室里,像是闭关一样做研究,生活还是正常的。

  林伯涵找了过来。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项目资金也已经拨付,林伯涵还拿到了奖金,自然对研究很积极,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想下一步的研究,就来找王浩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林伯涵进了办公室,坐在沙发上说道,“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

  “这样塑造出的微观形态,比单原子肯定要复杂的多,但也可以慢慢的进行完善。”

  “我们做半拓扑的定义,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就像我们所研究出的新型几何。”

  “一步步的来讨论......”

  这是林伯涵想到的办法。

  王浩发表的新型几何内容,针对的只是单元素物质,就比如铝、金、铜等。

  因为针对的只是单元素物质,新型几何并不适用于复杂一些的化合物。

  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半拓扑体系,来覆盖复杂材料的微观形态构造,但是研究却遇到了问题,想不到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如果只是把难度扩大一点,只讨论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