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琦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的汗珠子已经滴下来了,哆嗦着嘴,他终于有些害怕了,“我服了,服了”。

  “回答慢了,继续。”

  “啊,你骗人!”

  小威依法炮制,扭转了另一只胳膊。

  朱玮琦又是一声尖叫。

  李和问,“服了吗?”

  “服....了...”朱玮琦此时已经痛得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哭着道,“求求你,赶紧送我去医院,我要去医院。”

  “行了吧,回去吧,又没死人.”李和看也不再看他一眼。

  小威就把朱玮琦撵走了,又不是伤筋动骨不能走路了,哪里还需要人送。

  朱玮琦大难不死,慌里慌张的跑了。小威感叹还是打的轻了了,他年龄越大,反而越发分的清楚轻重了,朱老头待他可是不差,这可是朱老头亲孙子,真的揍坏了,他也没法子跟朱老头交代。

  开学的时候,李和开着他那辆面包车去学校了,他出门办事都是四个轮子了,而摩托车已经送给了陈大地。

  车子停在李胖子的饭店门口,李胖子围着车子看了一圈,“乖乖,这不得了,鸟枪换炮啊,这得多少钱啊,没个十几万恐怕不行吧。”

  李和问,“差不多吧,最近生意怎么样”

  其实就是随口问,这破饭店,哪里还有什么生意。

  李胖子立马变成了愁眉苦脸,“哪里有生意哦,你也不看看新开了多少饭店。”

  “你这面积小不说,一不临街,二不靠路,谁有时间大老远来你这吃饭,是时候换个大的门面了,你这些该扔的也就扔了吧。”李和说的一点情面也没留,这李胖子的饭店本来就是在居民区,前几年偷偷摸摸的做,着实赚了一笔,可政策放开以后,他这里的弊端也就显出来了,面积小,档次低,那油腻腻的桌子都能让人反胃了,请客吃饭都没面子,谁还能找不不自在过来吃这一口饭。

  沿街路口新开的饭店一家接着一家,一家比一家的阔气,价格也不比李胖子贵,李胖子自然也就没了生意。

  “那我再想想辙。”

  1987年的春学期,世界的变化更加快了,喇叭裤、蛤蟆镜似乎逐渐开始让人接受了。

  学生们课堂上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茶花女》,李和也只是会心一笑,老司机的队伍早晚会越来越壮大的。

  他当年读《茶花女》就是当做生理启蒙读的,谁会去关心里面的爱情曲折故事,论曲折崔莺莺、杜十娘也甩交际女玛格丽特十万八千里,所以里面糟心的片段他都是跳读的,专门找里面让人浮想联翩的情节,还经常暗恨描写的不够细致。

  春天来了,季节性的梦也多了…

  刘乙博带着她媳妇在宿舍楼晃来晃去,有点碍眼,他们的的快乐非得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李和帮着这小俩口搬家,他的面包车发挥了用武之地,刘乙博行李没有多少,唯有书多,跟穆岩一样,喜欢买书,面包车上都是塞满了书。

  刘乙博说,“离着你这个债主远远的,我心里也踏实些”。

  小俩口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面积挺大,不过太过老旧了些。

  中午本着节俭的原则也没下馆子,刘乙博媳妇江燕下厨,几个男人在客厅聊天。

  李和道,“不用等学校分房子了,抓紧存钱自己买房才是正紧。”

  他也是好心提醒,等过几年房价坐上火箭,真的可能买不起,起码一两百的工资水平对于二三千一平的房价还是很吓人的。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人民日报就专门发文论证过浦江的房价,普通工人需要工作一百年才能买得起。

  刘乙博道,“别,我还是先还你钱,背着债过日子我不舒服。”

  他还是有点犹豫,他自己积蓄不多,虽然父母手里有,但是哪里好意思去找父母要钱。

  “不用,我暂时不差你那点钱,你不用急着还我。你看看现在市区是不是不够住,都还在扩建卫星城,这说明什么?说明房产早晚会成为稀缺商品,留着资金买房继续买房好了,将来房子肯定涨价,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李和又顺势对穆岩几个人说道,“都趁着有钱赶紧买”。

  他苦口婆心的劝着周围人买房,为推高首都的房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穆岩道,“将来学校也分房的,时间早晚而已,买了也是用不上”。

  这些人将来都是学校的骨干,社会的精英,难免有点清高。

  “分房?”李和觉得穆岩这些人在书宅里变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不客气的道,“打分制度很明确,你算算,你要积攒多少年才能房,很多老教授还住在老房子里呢,筒子楼就那么几栋,还是住的满满的。就咱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