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四百节 父系天下(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宣室殿中,刘彻举着玺印,在匈奴和亲的诏书上盖印。

  这预示着,汉匈之间的新一轮和亲条约正式签订,和平得到了条约的保障,按照过往惯例,汉匈和亲条约签订后,至少有四年,匈奴人都不会破坏和亲条约。

  而这一次,刘彻预计,起码有个五六年的安稳种田期。

  匈奴使团,自然是欢天喜地的接过和亲条约的文本,恭贺着道:“皇帝既定和亲,汉匈永永交好,两国永无兵革,外臣等伏维顿首……”

  刘彻有些没好气的看了这帮欢天喜地的家伙们一眼。

  为了这次和亲,刘彻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各种物资。

  这笔钱粮物资的总价值超过五千万钱!

  相当于汉室去年岁入百分之一的财富,就这样进了匈奴人的口袋。

  换了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更何况,刘彻心里清楚,这笔钱,这个和亲的条约,再怎么粉饰,怎么装扮,再怎么妆点,也摆脱不了,这个和亲,这个条约,实质上是与两宋用岁币来跪舔辽金西夏没有区别。

  严重一点来说,这就是个卖国辱权的条约!

  是用金钱财帛来换取和平的条约。

  再进一步,就与满清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没太多区别了。

  刘彻此时,心中满满的都是屈辱感!

  作为皇帝,作为天子,作为江山社稷的主宰,作为穿越者。无论是那个身份,他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但现实逼迫他不得不接受。

  “大抵后世唐太宗定渭河之盟。也是朕这样的心情罢!”

  唐太宗渭河之盟后四年就灭亡了突厥,俘虏了突厥可汗。

  刘彻却不知道。他要复今日之辱,要等待多少年,更不提抓个匈奴单于回长安当吉祥物这样的梦想了。

  匈奴人得意而去,留下满殿悲愤的汉朝君臣。

  刘彻抬起头,看着匈奴人远去的背影,道:“和亲既定,传令中外,毋违朕意,不可主动挑衅!”

  在过往的记录上。汉匈之间百分之八十的战争与纷争,基本都是匈奴人主动挑起的。

  但也有百分之二十,是汉朝这边的愣头青,忍不住匈奴的挑衅,主动出击造成的。

  历史上,李广就是这样一个愣头青!

  是以,汉室每次和亲换约后,都会重申,不许主动挑衅的命令。

  但是呢。基本从皇帝到下面的大臣,都没把这个命令当回事。

  要是能占到便宜,那主动出击的愣头青,瞬间就能变成英雄——譬如李广历史上在上谷郡守任上干的那样……

  只是。刘彻是真的不希望,有愣头青来破坏他的战略。

  假如说,历史上小猪的霸权战略是。先把块头最大的匈奴干趴下,再狭天下第一强国的威势。来收拾四方小国,扩张版图。

  那刘彻的战略。就是反过来了。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

  先用周围的小国练兵,打出自信,打出利益,打出民众对战争的狂热情绪,再来收拾匈奴。

  就像元首在二战干的那样,一步步蓄势,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狭万军之势,负天下之望,一举打垮甚至消灭匈奴,避免战争拖延太久!

  与小猪相比,刘彻的战略,每一步都必须谨慎,每次进攻和扩张,都一定要胜利!

  而且必须是跟元首一样,轻而易举却又辉煌无比的胜利!

  若是万一出现杨广伐高丽那样的失败,那刘彻就得做好鞠躬下台的准备了。

  这么想着,刘彻补充一句,道:“请丞相制戒书,传令全军将校:将军都尉,国之干城,郡守县令,社稷重臣,当以律法军纪为纲,无有赦令,不可出塞!”

  “诺!”丞相周亚夫恭身一拜。

  和亲,这是朝野共识,更是大势所趋。

  周亚夫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但他却还是有所疑虑,趁着这个机会,他索性拜道:“陛下欲与匈奴联姻,臣愚钝,不解陛下苦衷,只是……臣以为,贸然迎娶匈奴公主,恐怕,会使匈奴有机窥我汉家虚实,于国无益也!”

  周亚夫的这个担忧,也是现在朝野最主流的担忧。

  许多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大家都觉得,嫁一个宗室女子给匈奴单于,虽然屈辱了些,但好歹还能接受。

  但要是迎娶一个匈奴公主,万一这个公主借着匈奴的势力,搀和朝政,控制大权,出卖汉室利益,那该如何是好?

  刘彻闻言,微微一笑。

  历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