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一十四节 陷落与对策(第三更)(1/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刘彻忙于种田攀科技的时候。&&&{}.{}{}.{}

  前线的棘壁城,却已是摇摇欲坠。

  吴楚联军猛攻棘壁已经将近八天了。

  这八天,棘壁化身为绞肉机,数万人在此丧命。

  此时,棘壁的城楼已经是千疮百孔,整个城市,几乎所有的砖瓦结构的房屋都被拆掉,用做军械来防守。

  棘壁城前的护城河,也早已不能发挥作用了——死尸与各种残破的攻城器械堵塞了护城河。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管是吴楚联军也好,梁军也罢,都有些心力憔悴了。

  这时候,各种暗流涌起。

  在吴楚联军的营寨中,几个楚国的将领悄然聚在一起商议着。

  “听,王上没死,还在长安……”一个校尉声的道:“吴王这些日子驱使我等楚国子弟,在棘壁城下送死,就是意图消耗我楚国实力……”

  这些天,不是傻瓜,都瞧出不对了。

  攻城的主力,除了开始三天是裹挟的民壮外,余下的,都是楚军作为主力。

  而吴王的吴军,却是作为督军,列阵于后,美其名曰助战,但实际上,人人皆知,这吴王在消耗楚军的力量,特别是那些忠于楚王的军队。

  原先,吴楚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虽然不能利益均沾,但楚军也着实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此时,随着棘壁城下的血战,楚军死伤惨重。

  最起码有一万多彭城子弟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对于本乡本土的楚军来,触动极大。

  最重要是,在战争中。死掉的都是忠于楚王的军队,而那些早早投靠吴王,表了忠心的,却没有太大损失。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吴王刘濞,是在借棘壁来消耗楚军。

  这样若还能忍,那就不是人了!

  更何况,这些楚军将校中。还藏着许多长安的钉子,此时,还不知道鼓动人心。离间,那就太蠢了!

  “我这有一封休候的亲笔书信……”见到将校们都有些意动,那个校尉掏出一封帛书,悄悄的道:“休候在信中了。王上确实遇刺。但刺客乃是吴王所派,现在,王上还好好的在长安呢!”

  那封帛书被人传递着看了一遍。

  其实,楚王没死的传闻,这些将校早就有所耳闻了。

  吴王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这种事情,岂是能被轻易封锁的?

  因此,大家人人都听过了。只是一直没被确认而已。

  此刻,听了那校尉的话。想着过去几日被驱使着送死的经历,许多人心里那原本早已经消逝的‘忠君思想’再度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

  一个校尉道:“吾亦有所耳闻,只是我等现在皆为叛军,纵有心效忠楚王,徒之奈何?”

  这时候,最初那个校尉立刻压低声音道:“诸君,可能还有所不知吧,太尉周公已经到睢阳,带着天子诏命和王上手书,只要我等能拨乱反正,一切,既往不咎!”

  “果真?”许多人顿时心肠开始热起来了。

  原本,顺风之时,跟着吴王抢钱抢粮,花天酒地,对长安自然没有什么认同感,就连楚王,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此刻,随着朝廷大军到来,棘壁又如绞肉机一样,搅进了无数人命。

  楚军里,许多人都开始不看好吴王了。

  连一个棘壁都打了八天还拿不下,那睢阳呢?雒阳呢?长安呢?

  一旦天下勤王大军汇至,光靠那十几万吴军,能成什么事?

  当年韩信用兵如神,还不是被天子杀就杀了,英布英明神武吧,还不是死在了东瓯人手里。

  这吴王估计也悬了!

  这么想着,一时间,整个楚军营寨,都是人心浮动。

  上层的军官想着拨乱反正,下面的士卒,也开始思念故乡了。

  对楚人来,跟着吴王,担着这么个反贼的名头真是不好受。

  还是回彭城家乡比较好。

  不是王上屁事没有吗?

  我们还打个毛啊!

  ……………………………………

  而在另一侧的睢阳,情况又有不同。

  棘壁一战,就像一个绞肉机,将整个梁国的军队都搅了进去。

  数万苦心积攒下来的军队,在棘壁这个绞肉机里,只见进去,没看到出来的。

  无数的府库积蓄,更是流水一般的流了出去。

  梁王刘武这些日子也没心思吟诗作赋了。

  整天就对着地图,研究来研究去。

  同时,不经意间,一个想法,如同魔鬼一般在他心头萦绕不去。

  “寡人不过是梁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