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傅?”一道沉稳的声音在李斯身后响起。

  “蒙老将军……”李斯用手轻拍了拍衣袖,恭敬地对着蒙骜行礼道。

  “李太傅如今以是王上近臣,不知这次,王上所召何事?先前,老夫可还看见了国尉的车架。”蒙骜轻抚着自己的胡须,笑眯眯地看着李斯问道。

  李斯看着笑意妍妍的蒙骜,却是语气平淡地说道:“想必,除了国尉大人,王绾大人,还有冯将军,也都来了吧。”

  “太傅所言不错。”

  “李斯记得,上一次能让王上如此重视的,还是楚国犯境之时吧……”

  “太傅的意思是,楚国生变了?”蒙骜脸上的笑意收敛了几分,抚摸着胡子的右手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楚兵更是早已退离了边境,蒙老将军认为,为何昌平君还未曾回国呢?”

  蒙骜泛着褶皱的老脸上,再次露出了一丝笑意。

  “倒是要恭喜蒙老将军了。蒙氏一门三杰,听闻,就是蒙恬将军前些日子,也因为新郑平叛之事而被王上晋升为了少上造。”

  “呵呵!”蒙骜轻笑两声,眼神之中的笑意更浓。

  如今蒙武与蒙恬具皆在楚国边境,若是嬴政真的要出兵攻打楚国,那么他们必定可以争取军功。

  军功,便是他们蒙氏一族的立族之本。也难怪一向平淡如水的蒙骜,这次会如此在意。

  李斯轻轻一笑,身为一个文臣的他,自然也需要一个身为武将的合作伙伴。而老成谋国的蒙骜便成了他最好的合作伙伴。

  这一世,没想到,原本应当是互相对立的两方,此刻却是阴差阳错地隐隐走上了联合之路。

  李斯与蒙骜的交心之语,不过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这才听到一个小太监传来了嬴政的口谕。

  大殿之内静悄悄的一片,所有人都是精明之人,静静地等待着嬴政发号施令。

  “诸位爱卿,昌平君赴楚至今已经多长时间了?”王座上,嬴政正襟危坐,珠帘遮蔽住了他的面容,看不出是喜是悲。

  沉默了片刻之后,资格最老的蒙骜站了出来,拱了拱手,回答道:“回王上,已经快三个月了……”

  “那诸位可知,楚军又退了多久了?”嬴政的声音之中,似乎带着一丝笑意。

  “一月有余……”

  “你们可知,这一个月,我大秦的昌平君,在楚国干嘛呢?寡人告诉你们,一个月,区区一个月,我大秦的昌平君,居然成了如今的楚王!诸卿,你们认为,寡人是该乐还是该怒呢?”

  “臣等有罪!”一众大臣纷纷跪下请罪道。

  “寡人自问待昌平君不薄,可他却背叛寡人。如此之人,当何待之?”

  “当伐!”

  “臣附议!臣附议!”

  先前还静悄悄的人,此刻却是具皆异口同声地说道。

  “王上,此刻伐楚,是否太过冲动了?”然而,等到一众人符合过后,身为国尉的尉缭却是皱着眉,出言道。

  尉缭此言一出,在场的其余四人,具皆微微皱起了眉头。

  虽然此刻站在大殿之中的人,具皆是嬴政的心腹,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之间,也有着属于各自的利益圈。

  先不说同样出身肴东的李斯和蒙骜,且蒙骜对着李斯还有一丝提拔之恩。而王绾与冯去疾,则具皆出身老秦世家,隐隐之间自然站在一边。

  如此一来,反倒是显得尉缭有些孤立。

  如今,王翦乃是魏地大军主帅,而蒙武蒙恬两人也同样身处魏地大军之中,而且地位也具皆不低。

  所以,若是能灭楚国,替嬴政扫清这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个障碍,无疑才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而尉缭出言反对,自然引来了四人隐隐之间的反感。

  “王上,如今北地尚未平定,匆忙掉军入楚,若是北地胡人犯境,北地将无可御之兵,且极容易生出叛乱……”

  “缭子以为,平定楚国,当需多少人呢?寡人又会从北地转调多少人去魏地呢?”嬴政直接打断了尉缭的话,问道。

  尉缭略显错愕,不过随即反应过来说道:“楚国地大物博,虽然如今纷乱不止,但是楚国世家横立,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尉缭顿了顿,再次瓮声说道:“且,楚国如今可战之兵足有三十万,若要攻楚,即便凭借王翦将军,也需要起码不下三十万!”

  “国尉此言差矣!”然而,尉缭刚说完,最先反对的,却是身为老将的蒙骜。

  “以我看来,二十万足矣!”

  “蒙老将军!”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