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伐魏?”寂静的朝堂上,赵王的那厚重的声音再次响起。只是,略显结巴的语调瞬间出卖了赵王那还看似威严的模样。

  “正是如此,大王!近日秦王新丧,秦国必不敢东出函谷,此时正是伐魏的大好时机!”郭开在一众大臣的注视下面不改色,依旧一副愤慨地样子。

  “哇!”

  这次,朝堂之上,可不是先前那般蚊子般的嗡嗡声了,而是瞬间炸开了锅。一个个大小官员互相喧哗着,先前还整得面红耳赤的,现在居然意见统一得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郭开!你休得妄言!我赵国长平新败不过十年,哪有可战之兵!”李姓老者再次吹胡子瞪眼睛地指着郭开骂道。

  “邯郸距离邺城也不过区区几百里的路程而已,我邯郸十万精锐,数日可达,如何不能一战?”

  不等李姓老者开口,又有人跳出来骂道:“那十万精锐岂可擅自动用,万一战事不利,我赵国长平之战后的最后一点精锐都没了!”

  随着这两人的开口,紧接而来的,又是一大波斥骂之语。

  只是,这些人骂得越是狠,郭开心中却越是高兴。

  郭开乃是宠臣,能爬到如今的位子,自然少不了揣摩赵王的心思。他深知,十年前的长平一战一直是赵王心中的一根刺,谁提谁倒霉。

  现在,群臣无一不在说这十万精锐是赵国最后的可战之兵。这不是变相地在说赵王葬送掉了赵国其他的可战之兵吗?

  果不其然,就在群臣痛骂不休的时候,大殿之上的赵王脸色越来越阴沉。

  长平一战,不但丢掉了赵国强国的地位。他临阵换将,也成了诸侯的笑柄。所以,一直以来,赵王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如何重正赵国威名。

  郭开所提的建议固然让赵王心动了,但是,随着朝堂之中,争论的人越来越多,点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原本心动的赵王也不由得想到了失败的后果。

  太子之位虽然重要,但以他赵王的身份,还是可以强保赵偃坐牢这个太子的位子。但是,如果这次再败,那么无疑,他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威望将会再次一扫而空。

  十几年前,长平战败,赵国内部一度有人要重立赵王,若不是当时的平原君力排众议,恐怕他这个赵王早就做到头了。

  一想到这次若是战败的后果,赵王连带着看郭开的眼色也变了。尽管那帮子老赵贵族一直再拿长平之战说事,惹得他极为不快。但是,郭开的建议却足以动摇他的根本。

  殿下的郭开虽然一直在同一众大臣争辩,但却也同样将赵王的表情看在眼里。当赵王那阴沉的目光最终盯在自己身上时,郭开知道,赵王对自己不满了。

  “大王!臣可游说齐国,共伐魏国!”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再次为之一静。

  “相国有多少把握?”赵王的脸色好了不少。若是真能联合齐国,那么伐魏之事大有可期。那样,非但能维护赵国脸面,还能得到一些土地,一扫他败业之主的恶名。

  而那些群臣,此时也不知应当如何反驳了。齐国虽然已经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威犹在。两国联合共伐一个势弱的魏国,理应不是问题。

  赵王再次扫视了一眼大殿下的群臣,缓缓说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传寡人之命,郭开持寡人国节,入齐定盟!”

  ……

  这几天,魏王的心情一直不错。一直又怕又恨的秦王死了,秦国死锁函谷关,不敢东出。积威已久的嬴稷死了,留下弱主和强臣。想必未来的几年内,秦国都会陷入内斗之中。

  而原本闹心的“霸星”,在相国公孙翼的建议下,也被硬生生地套在了自家人的头上。虽然魏王知道赵王知道这事后必定会恼羞成怒,但,久居朝堂的魏王同样知道,赵国朝堂上,已行冠礼的几个公子,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太子之位拱手让给一个八岁的幼弟。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更何况,赵国的几个公子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党羽。必定会争论不休,斗个你死我活。当初,赵王强行赶鸭子上架,力排众议,立“霸星”赵偃为太子的苦果终于来了。

  “大王……”正当魏王躺在温暖的寝宫中,一边享受着几名美婢服侍,一边幻想着魏国在他手上再次崛起的时候,一道声音将魏王的美梦打破了。

  “嗯?”魏王有些不高兴地睁开眼,来人,正是龙阳君景田。

  魏王立马坐直了身子,面带笑容地问道:“龙阳君此来,所为何事?”

  龙阳君景田的脸上微微带着一丝愁容,仿佛是一个受了委屈无处诉说的怨妇。刚从温柔乡中醒来的魏王,一瞬间再次失了神。

  “大王!您为何会擅自决定,宣称公子假为霸星,这可是同时犯了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