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六百八十三章 尊号(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押班,宣诏吧。」

    「诺!」粱惟简再拜后起身,捧着昨天晚上,两宫命学士院草拟的诏书,走出帷幕,来到御阶前,然后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太皇太后、皇太后慈旨,百官恭听。」

    群臣集体持芴拜道:「臣等恭闻慈圣旨意。」

    粱惟简于是摊开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站在御阶上,对着殿上群臣大声念诵:「门下……」

    群臣肃然。

    因为这是大诏!意味着有大事发生了!

    而知情者,则微微颔首,看向帷幕中的两宫,对于两宫不恋权的高风亮节深感钦佩。

    而几个投机者,则在心中叹息一声,感觉错过一个亿——两宫若恋栈,那就是他们表演的时候了。

    可惜了!

    粱惟简在稍作停顿后,继续念道:「老身闻:古者帝王朝朝夕夕,未有旷日不朝者……」

    「自先帝奄弃天下,老身与太后,受先帝之托付,蒙祖宗之庇佑,垂帘听政,代君处分军国事……」

    「今,皇帝渐长,睿智发乎天资,神圣出于天授,临朝以来,法度肃然,人臣咸服,海内归心……」

    「独念皇帝春秋少,未能待旦,老身与太后,勉为垂帘……」

    「自今日后,军国事及拜除,宰臣可于福宁殿请旨后施行!」

    等粱惟简念完,无论是殿中还是殿外,群臣呼啦啦的集体下拜:「太皇太后、皇太后保佑拥护圣躬,功高天下……」

    然后,又集体面朝御座上的赵煦再拜:「伏唯皇帝陛下能作威作福!」

    帷幕内的太皇太后,见到这个景象,也是在心中叹息一声,无可奈何。

    事实已摆在眼前。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不管是宗室还是外戚。

    大家都已归心于官家。

    明面上虽然还尊重她和向太后,可她心里面明白,若她今天不下这个旨意,那么,这些大臣恐怕就会和当年章献明肃垂帘的时候一样不安分了。

    而她可远远不如章献明肃!

    官家,更非是仁庙当年可比!

    须知,即使是仁庙,当年章献明肃驾崩,遗诏中有"军国事令皇帝与太后内中裁断"的文字。

    但,这遗诏文字甚至都没有走出崇政殿,就已被时任御史大夫蔡奇否决。

    而蔡奇否决的理由非常简单——上春秋长,已知天下情伪,今始听政,岂使女主相继称制乎?

    而仁庙对此不置可否,于是,保庆杨太后的临朝听政权被直接褫夺。

    仁庙当天就在群臣簇拥下,于崇政殿西厢听政。

    根本没有人关心保庆杨太后的感受!

    如今,她的孙子,除了年纪比仁庙当年小外,其他一切,都已和仁庙当年差不多了。

    他已证明自己可以处理军国事,可以决断战争,可以除授大臣。

    其提拔任用的臣子,更是在各个方面,都已被证明成功!

    尤其是在边帅的

    安排上!

    熙河的赵卨、环庆路的章楶,都是他亲自拜授,而如今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被证明不仅仅完全合格,甚至可以说优秀的过分!

    此外向宗回、高公纪这两个过去在汴京城中,只能算中人之姿的外戚,被他拜授熙河边防财用司的差遣后,也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天下知名的贤才,为国家立下了功勋。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大臣,有心思与她玩垂帘听政的游戏?

    别说是她了,恐怕换成章献明肃在,也挡不住朝臣们那涌动的心思!

    更何况,三衙殿帅,在一开始,在官家立储的那一天,就已直接向官家效忠了!

    燕达、苗授、狄咏,皆是官家的人!

    就连皇城司上下,也早早都是官家的人。

    只是……

    心里面虽然明白,但太皇太后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她本就要强,如今,却被朝臣集体抛弃。

    所有人甚至都没有犹豫一下,就全体跑去了孙子那边表忠心了。

    她心中如何好过?

    正叹息着,在心中自怨自艾。

    耳畔却在此刻响起了孙子的稚嫩但沉稳的声音。

    「太皇太后、皇太后,保佑拥护,慈爱教导于朕……」

    「朕将永念于此永追孝道。」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