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遵令。”亲卫拱手。

  李跃一愣,往常陪伴在身边的是崔宏,如今他赴任谯县,忽然感觉有些不适应。

  不过这更坚定了李跃将崔宏外调的决心。

  历史上所有有为之君,都是孤家寡人,与臣子太亲近绝非好事,崔宏的身份又是如此特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跃早就过了意气用事的年纪。

  洪武元年就这么过去了,新的一年在大雪纷飞中到来。

  瑞雪兆丰年。

  这场大雪为今年开了一个好头。

  拓跋什翼健还算听人劝,没有急着进攻并州,北方大地难得一片祥和。

  每撑过一年头,李跃就能感觉梁国强大一分。

  不过崔宏外调为县令,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贬谪,新的暗流又涌动起来。

  崔言思抱着三个月大的嫡子李俭哭的泪眼婆娑,“我家为殿下赴汤蹈火,拿出一半家产支持殿下,却落得如今下场……”

  无论古今,女人总是向着娘家一些。

  崔宏外放,其他士族拿出自家压箱底的青年才俊,拼命向前挤,原以为他们会沆瀣一气,却内卷的出人意料。

  这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只要士族们不是一个鼻孔出气,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跃提拔了郑林、刘应、卢青三人担任郎吏。

  刘应乃刘群之孙,刘尚之子,去年秋闱,策论第一,其他的郑林、卢青也不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北方士族比衣冠南渡的士族生存压力更大,面对胡人的屠刀,没功夫像江东士族一般穷奢极欲,子嗣大多文武双全。

  用对了,也是未来一大助力。

  来到这时代,李跃算是看清楚了,完全消灭士族豪强根本不可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黄巢倒是大刀片子抡了下去,但结局无比惨烈。

  即便消灭他们,也会崛起其他更顽固的利益集团,要么是宋朝的文官体系,要么是大明的缙绅集团……

  郎吏汉初便有,主负责守卫殿门、传递信息,人数不定,多的时候有数十人,多是宗室和名门子弟担任,相当于君主的私人秘书。

  又从尚武堂挑选了三名出类拔萃者为郎卫,带在身边一并培养,其中两个有姓,名字却有些难登大雅之堂,李跃干脆给他们改名。

  窦封、白戡、李烈。

  成为郎官近侍并不意味飞黄腾达,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他们的能力。

  李跃只是提供一个平台。

  不过为了平衡崔氏,李跃下令立李俭为世子。

  崔言思这才破涕为笑,崔家也消停下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