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好几副《万国来朝图》。

  等使者们朝两侧退开站好,张广道骑马奔来:“六军已备,请天子检阅!”

  “锵!”

  朱铭起身拔出宝剑:“阅兵。”

  一支支部队踩着农田而来,虽然小麦已经收获,但地里还是种着别的庄稼。

  被踩坏的农田,需要免除秋粮,并且补偿青苗费。

  北宋就是这么做的,不管能不能发到农民手里,反正朝廷阅兵有这一笔拨款。

  洛阳、开封的中央军,已经退出野战军序列,转而单独编为两京禁军。

  部队番号分别为: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

  另有一支宫廷禁卫:羽林。

  如果算上有编制的文职和后勤人员,这九支部队的总人数已接近十万。

  并非全都驻扎在两座京城,还占据着各处交通要道。

  洛阳周边的驻军地点有:延禧镇、柳泉镇、伊阙镇、白波镇、缑氏镇。

  开封周边的驻军地点有:陈桥镇、郭桥镇、板桥镇、赤仓镇、卢馆镇。

  军营隔着市镇有一段距离,来自士兵的日常消费,把这些小镇搞得商业更加繁荣。

  征兵和退伍制度也有所改革,分为内镇、外镇两种模式。

  内镇,就是不怎么打仗的州府,每个县都有一定的征兵名额。

  农家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如果某县凑不齐兵额,就从两丁以上的家庭强制征兵补足。

  州县新兵送到府城操练,根据训练成绩,由总兵和都指挥使进行分配,送到全省的各种部队正式入伍——以现有的交通条件,也只能做到省内调配。

  内镇部队的士兵,基础服役期为五年。

  过了年限,不能升迁,那就必须强制退伍。

  这一套制度,导致军费增涨不少。

  而外镇,则是边疆地区。

  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基础服役时间,从八年到十五年不等,并且允许招募少数民族。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导致边军数量不足,就火速调派内镇兵去补充。

  而且,边疆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编为保甲,平时也要搞民兵训练。来不及从内镇调兵的时候,直接抽调本地保甲民兵入伍。

  至于两京的十万中央军,兵源从全国各省补充,基础服役期依旧是五年!

  这是害怕重蹈北宋覆辙,禁军全是京城本地人。结果是大搞裙带关系,军官多为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士兵瞎混到五六十岁还不退役,而且互相遮掩层层克扣军饷。

  大明的中央军,如果军官升到一定级别,就会调到地方部队去历练。

  而边军的中层军官,表现优异者会调入中央军,干几年镀金之后再调回原部队。

  还是那句话,军费由此大涨!

  如果百年之后财政不足,未来的君臣肯定会废除现有制度。

  但只要不废除,大明军队就能保持活力。

  并且退伍之后的老兵,全是潜在的优质兵源。

  一个战争动员令,只要后勤跟得上,分分钟暴兵几十万,不用操练就能直接上战场。

  “哐哐哐!”

  一千五百羽林军踩着整齐步伐而来,大部分属于重甲步兵,少部分属于重甲骑兵。

  古三上前行礼:“羽林军参见,请陛下检阅。”

  朱铭斜指宝剑,羽林军列队走过,在校场一处整齐站立。

  十万禁军,当然不可能全都拉来。

  今天只动用了三万人。

  仅羽林军亮相,就已经震慑到那些小国。

  尤其是南洋、南亚、东南亚小国,他们很多地方天气炎热,甲胄相对也就比较简陋,浑身被甲衣包住会热死人的。

  眼前这些羽林军的铠甲,就让他们惊惧不已。

  步兵全身都罩在重甲当中,只露出眼睛和嘴巴。还携带着长枪、骨朵和弓箭,远近武器都有,而且还有破甲钝器。

  骑兵则是人马皆批重甲,仅亮相二百骑就威慑力十足。这么一点重骑兵,再带上些普通部队,就已经足够扫灭小邦了。

  塞尔柱宰相穆勒克,此时还能保持镇定。

  因为塞尔柱也有重骑兵,那是直属于苏丹的近卫军,配备有长矛、刀剑、铁锤和十字弓。

  很快,火器来了!

  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这八支禁军皆为复合军种部队。

  并不是神机军全是火器兵,也不是豹韬军全是弓箭手。

  车兵、炮手、火铳兵、长枪兵、弓弩手、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