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娄室之子。完颜娄室为金酋阿骨打麾下第二号猛将,其子完颜活女亦在金国屡立战功,麾下有金国最精锐的军队合扎猛安……此人在灭辽攻宋之时,皆残暴嗜杀,死于其手之百姓不计其数……”

  一个兵部官员前去验明正身。

  陆陆续续,又有三十多个金国将领、军官、士兵被带上来。

  赵遹奔至阙下,请示道:“俘虏皆已验明,请陛下指示。”

  “正法!”朱国祥说道。

  “正法!”

  “正法!”

  “正法!”

  一声接一声,从城楼传至城门外。

  几个膀大腰圆的将官,临时担任行刑人员,把俘虏拖到御街南端砍头。

  献俘仪式结束,礼部尚书孟昭出列,开始宣读封赏内容。

  第一个受封的,却是即将退休的张根:封赣国公,太师,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

  众臣一听这些官爵,立即明白张根要离开朝堂了,否则绝对不可能搞封赏大批发。

  “臣,叩谢陛下!”张根极为激动。

  即便马上就要退休,但活着就能有此殊荣,已经足够光宗耀祖。

  第二个受封的是李宝,灭国之功,灭掉了东南小朝廷。封为濮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八百户。

  接下来是——

  张广道,洋川郡公,食邑一千四百户,食实封七百户。

  杨志,济阴郡公,食邑一千四百户,食实封七百户。

  陈子翼、花荣等六人封侯,韩世忠、姚平仲等二十七人封伯。

  封为子爵、男爵者近百人,他们没有回京,都在各自驻地领兵。

  韩世忠就混在受封队伍当中,兴奋之余还有点心虚,因为以他的资历和战功,这次被封为伯爵实在勉强。

  算来算去,仅带兵奇袭拿下枝江县城,在京畿参与跟金兵对峙,在山西参与收复寿阳县城。很快就调去山东练兵,面对望风而降的伪军,稀里糊涂收复十多座城池,而且他的身份还只是副将。

  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子殿下格外看重。

  非但如此,他还被任命为山西副总兵,完全接手折家的地盘,甚至比折家的地盘大得多。

  韩世忠仰望宣德门城楼,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他觉得太子对自己太好了,这条命卖给太子也值,士为知己者死嘛。

  折可求、姚古、刘延庆、刘光国等人,此刻站在武臣队伍里。

  他们这些天陆续回京,很快就接到任命,全留在枢密院和大元帅府。

  姚古因为最先归顺,因此官职也最大,而且有一定实权。

  而刘延庆、折可求、刘光国三人,职位不高不低,看似安排合理,其实没啥实权,基本就是待在京城养老的。

  他们的关注点不在韩世忠身上,而是杨惟忠和王渊。

  王渊这次封侯了,功劳一大堆:平定淮南叛乱、编练淮南新军、编练浙江新军、参与覆灭钟相。

  杨惟忠则受封伯爵,食邑比韩世忠更多,其功劳是两度死守太原。

  曾经威名赫赫的大宋西军,如今明显是以王渊为首。

  姚古却是无所谓,他儿子姚平仲此次也是封伯——姚平仲战功不高,但他那几个部将牛逼,连带着也给他算了一部分战功。

  现在的大明军队,最牛逼的是四川系,其次是京畿系,接着是山东系,然后才是西军系。

  河北系暂时还没成长起来,南方将领更是属于打酱油的。

  爵位并非代表全部,比如李成和赵立。前者只混到个男爵,却被任命为山东副总兵。赵立同样是男爵,始终担任登莱主将,归属李宝直接调遣。

  众人叩谢封赏,继而皇帝、太子下楼,率领文武大臣前往南郊祭祀天地。

  朱铭骑马徐徐向前,无数双眼睛都落在他身上。

  身为主帅取得河北大捷,太子居然没有任何封赏,有人甚至怀疑皇帝和储君不睦……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家伙,肯定不在核心权力圈子当中。

  “大明万岁!”

  “官家万岁!”

  围观群众里面,有个士子激动大呼,身边之人也跟着喊起来。

  随行兵马,甲胄鲜明,威武雄壮,而且军纪极好,老百姓自然而然就感到自豪。

  李含章扭头看向欢呼的百姓,心想:“白三郎若在就好了,当日洋州乡下相识太子,何曾料想得到有今日盛况?”

  白崇彦还在做杭州知府,估计明年就能升任开封府尹。

  李仁礼不时扭头看向那些火铳兵,始终觉得那是一头怪兽,他很想偷几把火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