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回头瞪了一眼:“你那嘴皮子,可以找针线缝一缝。”

  石元公立即闭嘴,他跟随太守多日,如今还没摸清路数。他隐隐能察觉到太守的野心,但又觉得很扯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造反?换做自己,年纪轻轻当了知州,做梦都梦不到造反之事。

  于是,石元公只剩下一种猜测:太守肯定觉得大宋将亡,在提前寻求退路。

  衮衮诸公,都认为大宋花团锦簇。

  只有石元公这样的山东破产士子,才能觉察到一丝亡国征兆。可惜,在山东士子眼里,“大宋崩溃论”已出现上百年,崩溃到现在居然还在延续。

  开德府南边是兴仁府,跟朱铭一起出京的知府王杰,此刻也在兴仁府疯狂折腾。

  王杰别的不管,天天催促富户给马。

  山东各州府都有马额,可随便弄些劣马交差了事。

  王杰却想着立功威逼利诱搜罗好马。历史上,这厮献了一百多匹,皆可充作战马使用,被朝廷通报嘉奖,还因此“特转一官”。

  这是被李文仲刺激到了,三十万朵灵芝,换来一个转运使。

  兴仁府境内没那么多灵芝,王杰就把主意打到战马上。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大家都想进步。

  当晚,朱铭住在濮阳城外,没有进城惊动本地官员。

  一连等待数日,终于有官船出发,乘船顺着黄河可以前往东京。

  ……

  东京城内,朱院长最近在研究星象。

  主要是闲得无聊,除了培育良种,偶尔给皇帝当园丁之外,朱国祥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某天晚上,他被宋徽宗留在皇宫,还一起去观察星空。

  朱国祥请教了一些问题,翰林院天文官热情解答,还传授他最基本的星象知识。

  只要有人指导,二十八宿就很好辨认,多观察几次就记住了。

  除了二十八宿,还有三垣。

  三垣更好记,而且特别形象。

  紫微宫里,有大帝、太子、庶子、后宫。

  周边有四辅臣、尚书、大理、女史、上丞、少丞、上辅、少尉、少弼等等。

  更外围,还有五帝、诸侯、三公、九卿、将相、官宦、宗正。

  也即是说中国古代的星象中心,活脱脱就是天庭座次图。甚至还有厨子的编制,否则谁来管饭?

  还有星星代表地盘,比如吴越、巴蜀、东海、南海等等。

  朱国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每天夜里,都要起床,对着星图进行观测。

  “朱相公,镜片磨好了,一共十二块。”工匠献上水晶镜片。

  “有劳。”朱国祥叫人取来钱财。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透镜,这个已经很难考证。

  纯以实物为依据,出土的最早镜片,是东汉末年的“单片镶圆装柄放大镜”。从考古学家给此物取的名字,就知道其具体特征了,即有柄有边框的放大镜。

  带框眼镜,最早出土于宋代,有铜框、牛角框、玳瑁框的,甚至还有蛇皮做的眼镜盒。

  但这都是些老花镜,比如欧阳修就有近视,老花镜根本帮不上忙。

  磨镜工匠离开之后,朱国祥拿出许多圆筒。

  这些凹透镜、凸透镜,他也不知道焦点焦距,只能在使用当中配对调整。

  圆筒可伸缩拆解,也是让工匠打造的。

  朱国祥不断调试,换了好几个镜片,终于配成一副相对满意的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抱歉,朱国祥还不敢弄出来,生怕因此惹怒了皇帝。那位老兄整日求仙问道,万一让他看到月亮的真面目,鬼知道会生出什么样的想法。

  “备车!”

  朱国祥坐着马车来到樊楼,直奔顶楼而去。

  “相公要坐哪间?”伙计跟上来伺候。

  朱国祥说:“不用,我自己转转。”

  他可不是来消费的。

  站在连接两栋高楼的飞桥上,朱国祥举起望远镜,而且直接对准皇宫之内,他想测试这幅望远镜的最远观测距离。

  不断调整焦点,居然能看到宫女。

  朱国祥满脸笑容,颇有种偷窥的快感,他实在太无聊了,总得自己找点乐子。

  观察一阵皇宫,又开始观察街道。

  这种视角非常奇特,朱国祥一直看了十多分钟。等他放下望远镜,发现身边站着几人,全是来樊楼寻欢的权贵富商。

  “朱先生手中是何物?”一个中年人问道。

  朱国祥觉得有些面熟,估计是朝中哪位官员,他敷衍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