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才不听解释,喝令道:“便在这里写封信,让你父亲速速到京,朕要当面问他海外仙人之事!”
朱铭离席拜倒:“官家,寻仙之事虚无缥缈,玉米红薯却能造福万民。家父不懂修道成仙,只懂得如何耕种。家父便是到了东京,也只会与官家谈及农事。而且,家父性情刚直,恐会触怒陛下。请官家多问苍生,少问鬼神之事!”
“大胆!”宋徽宗猛拍桌案。
在场进士,尽皆骇然,都没想到朱铭如此刚烈。
竟然在闻喜宴上,以贾谊的典故,劝谏皇帝关注民生,少去求仙问道不务正业。
朱铭这个直臣人设,凹得非常成功,瞬间便深入人心。
反正他是殿试第三名,至少能授第三阶选人。
朱铭就算得罪了皇帝,也能外放出去做知县,大不了贬得更狠做主簿。
爷不伺候了,去地方上逍遥快活!
宋徽宗质问:“写不写信?”
“违抗君命是不忠,违背父意是不孝,请官家莫要逼臣做不孝之人。”朱铭当场跪下,额头贴地,嘴角带笑,只求激怒了皇帝之后外放地方官。
朱铭在偷笑,宋徽宗却在冷笑:“很好,你不写信,朕便把汝父强索来!”
朱铭毫不担忧,以朱院长的能力,肯定可以忽悠皇帝。
今后或许能运作一下,让皇帝外放朱国祥做官,在本地做西乡主簿也可,去隔壁的金州做知县也行。
闻喜宴,不怎么喜,朱铭跟皇帝闹得不欢而散。
第二日,闻喜宴上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遍东京官场。
那首应制诗,也在太学广为流传。
朱铭因劝谏而触怒皇帝,彻底奠定其直臣形象,受到无数年轻士子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