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直”的官员他见多了。本来还想问修道之事,但今天的场合不对,便说:“下去吧。”

  宣徽使喊道:“今科第三人朱铭,赐进士及第。赐袍,赐靴,赐笏!”

  朱铭捧着靴袍谢恩,遂被引入偏殿换衣服。

  状元何粟已经换好了,作揖道:“恭喜朱兄!”

  “同喜,同喜。”朱铭回礼。

  潘良贵却高兴道:“成功兄,我在蔡河边听陈先生讲学,还与那开封府尹作了一场。”

  朱铭瞬间觉得亲近,拱手说:“多谢潘兄弟帮忙。”

  不多时,第四名也来了,是江西人郭孝友。

  此君脑袋奇大无比,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五官并无缺陷,但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特别古怪。

  说不上丑,就是很怪,让人一眼便记住其相貌。

  作为徽宗朝少见的、没有黑幕的一届科举,这三人都还算正直之辈,历史上皆因弹劾奸党被贬谪出京。

  朱铭穿好衣服,第五名宋棐也进来了,同样属于历史名人。

  宋棐做县令时,由于为官清廉,又惩治了胥吏,宁德县百姓直接给他建生祠。转任余干知县,又率乡勇击退盗贼。此后做了好几任知县,每到一地,不是整顿吏治,就是带兵剿贼。

  后来金兵南下,赵构逃到建康,韩世忠、张浚的部队,全靠宋棐筹措调度粮饷。

  宋棐死后,追封太师。

  第六名朱跸也进来了,金兵攻打杭州时,他在做钱塘知县。别的官员全跑了,只剩朱跸率领弓手和乡兵抵抗,身中两箭依旧继续杀敌,最终惨死于金人之手。

  只能说,这一届没有黑幕的科举,身具担当者是真的多!

  接下来又有二十余人,陆陆续续到偏殿换衣服。这些二十多个新科进士,将近四分之一死于靖康年间和南宋初年。

  有的因抗金而死,有的被活活气死。

  比如第二十六名陈博古,在抗金前线做地方官。他夙兴夜寐筹集粮草,还要安抚战乱流民,上司却在贪污捞钱,陈博古积劳受气郁郁而终。

  潘良贵、宋棐二人,与朱铭最聊得来。

  前者谈道用之学,后者聊军事战争,三人恨不得在偏殿中喝酒。

  数百进士全都换好了衣服,再整整齐齐去大殿谢恩,然后便可以滚回家休息了。

  没什么状元跨马游街,跟独占鳌头一样,那是明朝才有的事儿。

  但围观群众还是很多,争相目睹状元尊荣,甚至有百姓爬到树上。

  朱铭把换下来的衣服扔给白胜,身上穿的全是新衣新靴。外袍是绿罗面料,扎着淡黄色腰带,里面还有件黄绢衬衣,宽袍大袖又骑马,同样吸引到不少人围观。

  许多女子也来看热闹,她们见朱铭生得英俊,骑在马上好不威风,纷纷投掷鲜花和果子。

  “状元叫甚名字?”

  “叫何粟。”

  “那骑马的是谁?”

  “不晓得。”

  “……”

  唱名地点,改了好几次,如今是在集英殿前唱名,从来不会在东华门唱名。

  唱名跟东华门扯上关系,是因为礼部官员,要在东华门外,向外界公布前三名的情况,并随之传到整个东京城内外。

  “郎君叫甚名字?今科第几人?”一个女娘大着胆子冲朱铭喊。

  朱铭笑着望去,拱手不说话。

  白胜却牵着马儿喊:“俺家相公叫朱铭,今科第三人探花!”

  “是探花郎,是探花郎!”

  街边妇人都疯狂了,因为朱铭的相貌,比状元和榜眼要英俊得多。

  一瞬间,鲜花铺天盖地砸来,还伴着许多水果。

  皇帝专门派了侍卫,保护新科进士的安全,此时吓得连忙呵斥,因为已经有进士被果子砸中。

  整个东京城,似乎完全忘却烦恼,因为科举而沸腾欢呼。

  朱铭扭头看向何粟,这位状元春风得意。而且他的两个兄弟,也一起考中进士,简直光耀祖宗门楣。何曾料到,会是绝食而死的下场?

  回到客栈,众人皆喜气洋洋,闵子顺和白崇彦却颇为焦虑。

  一甲进士到四甲进士,都可以直接授官。

  数量众多的五甲进士,还需要再去考关试。而闵子顺和白崇彦,皆为五等进士,如果关试考不过,就得慢慢等缺等差遣了。

  翌日,皇帝在礼部贡院举办闻喜宴。

  这种宴席,以前没那么多规矩,现在却繁琐得很,因为宋徽宗颁布了政和新仪。

  朱铭跟随押宴官进门,与众进士站在中庭等待。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