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完美的计划(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的就是以五山禅僧为中心的禅林儒学。

  所谓“五山”,便是日本模仿南宋官寺制度建立的禅宗寺院体制,包括镰仓五山、京都五山以及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成“五山十刹。”

  嗯,十刹有十一座,很合理吧?

  因佛教经典都是以汉文书写,所以汉学乃成为僧侣的必修课程。然而这一时期的汉学,乃是以探讨性理之学的宋学为主。禅林的日用文书多用汉字骈文体,这种骈俪体的四六文,经常要引经据典,除引用禅宗语录外,还引用大量儒典、诸子百家乃至中国文学作品。

  要应付五山的日常生活,禅僧不仅要学会写四六骈文,还要熟记许多华夏经典。

  因此,五山汉学空前兴隆。当时五山禅林颇与中国相似,尤崇尚华风生活,其所撰的诗文也有与元明文人并驾齐驱者。

  李景隆看着这位他情报中幕府将军的智囊,爽朗地笑了。

  “我这里还有几幅前人真迹,回头便让仆人送到法师的禅寺里。”

  古剑妙快犹豫刹那,说道:“那便谢谢大将军阁下的好意了。”

  废话聊得差不多了,双方终于进入正题。

  “不知大将军阁下奉大明大皇帝旨意出使日本,是为了何事?”古剑妙快透过袅袅升起的茶烟,盯着李景隆的神情。

  李景隆不动声色,只说道:“乃是为了宣谕日本国王,大明新皇登基之事。”

  古剑妙快微微颔首,复又问道:“那不知大将军阁下可否私下透露一下,关于勘合贸易,新的大明大皇帝,可有意向?”

  闻言,李景隆蹙紧了眉头,面容严肃、气场摄人。

  “这是法师问的?”

  “还是足利将军问的?”

  “亦或是后小松国王问的?!”

  古剑妙快吓了一跳,连忙道歉道:“大将军阁下不要误会,是在下好奇问的。”

  随后,便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

  见吓唬住了对方,李景隆的揪起来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去。

  吓死个人。

  朱棣压根就不打算跟日本谈什么勘合贸易,即便是谈,那也是要日本割地才能谈的。

  若是李景隆现在拿着这个条件去谈,怕是能直接气的幕府将军拔刀。

  而作为大明的正使,朱棣的底线和条件只有李景隆知道,因此李景隆是万万不敢松这个口风的。

  除了这点小风波,两人又交谈了半个时辰,品尝了在中国早就被淘汰的抹茶法,随后李景隆被古剑妙快恭送出去。

  寂和茶室外的马车上,曹阿福已经等候多时。

  闻着管家身上的酒气,李景隆随口问道:“干嘛去了?”

  曹阿福谄媚地笑道:“国公爷,小的几人去对面那什么.居酒屋,坐了一会儿。”

  李景隆自己不是什么正经人,对这些从小陪着他长大的下人倒也不甚严苛,只要不是做过界,他都不会发火责罚。

  故此,也只是点了点头,就没再提这茬。

  “那你别去了。”

  “阿大、阿二。”

  李景隆一声招呼,两位披甲家将应声。

  “去把礼物带给茶室内刚才那位古剑妙快法师。”

  “是!”

  两位家将提着放在箱子里的书画离去。

  李景隆在马车里,稍候了这两位手下一下。

  毕竟这里是日本,放这俩人不管,单独先走了,要是这两人在街上被滋扰,被迫砍了人,那也是不好的。

  至于日本人的态度,他基本已经搞明白了,并不出他所料,日本人对大明使团的表面目的和真实目的一无所知。

  使团里那些来自不同系统却普遍身材矮小的间谍,已经在这一路上撒了出去,他们去干什么、怎么回国,就不关李景隆的事情了。

  “纪纲的锦衣卫、朱高燧的金吾卫、道衍的谍子呵呵。”

  李景隆摇了摇头,探查日本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的事情,这几波人应该是能搞定的。

  尤其是道衍手下的那些老牌间谍。

  常年在北地厮混,懂朝鲜话和日本话的人并不少,选的又是身材矮小的人,剃了日本人的古怪头型后,从外貌上看并没有明显差别。

  而沿途各地的大名、城池、村落、驻军、经济情况等等,这些间谍自会探查。

  所以,李景隆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搞定幕府将军,然后平安回国。

  至于日本京都的经济情况,他只需要逛一逛就能了解个大概,到时候再发散一番,能给朱棣交个差就行。

  而日本京都的庙堂情况,也没那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