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289章 消失的奏章(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人心里留下了一个搬弄是非的印象,确是没有问题。

  “阿爷妙计,我让苗晋卿拟个折子,陈希烈若敢不批,回头圣人便要怪罪于陈希烈。”

  “你总算是开窍了。”李林甫难得赞许地对儿子点了点头,道:“你可知圣人为何倚仗为父十余年?便是我这揣磨圣心的本事。”

  “是。”李岫道:“陈希烈没这本事,注定成不了事。”

  “但杨国忠、张垍有。”李林甫语气冷峻,思虑着,挥了挥手道:“先贬了颜真卿,杀鸡儆猴,他们当中马上就会有人心虚了。”

  ~~

  哺时。

  道政坊,丰味楼,各雅间里有一众士绅官员正在把酒言欢。

  偶然间也有人提到些朝堂之事。

  “哥奴举荐陇右节度副使阿布思为京兆尹,诸兄可知为何?害怕有能之士出将入相取代他的相位,如今连三品重臣都用胡人了,我看不如整个朝堂全换成胡人,就没人再能威胁到哥奴的地位了!”

  “敦诗,你言语过激了,至少,阿布思任京兆尹比杨国忠好。”

  “任京畿首府之主官,原由仅因他比杨国忠好?那何不让你我来任职……”

  而另一间厢房里,有人则谈得更深些。

  “李延业的案子有了变化,据公文所诉,吐蕃人欲求和,李延业奉旨询问,颜真卿为求名望,拿他当了垫脚石。”

  “颜公不是那样的人。”

  “郑延祚也到京城了,告到了大理寺,称颜真卿是诬告他。”

  “不论如何,公文上这般说,可见李延业、郑延祚皆有底气。”

  “……”

  种种杂谈之中,诸如此类的议论国事的对话都会被偷听的伙计暗中记下来,最后整理到达奚盈盈手上。

  今日杜妗也在,薛白则是午后过来的。

  几人看着长安城这些舆情,各自摇了摇头。

  杜妗道:“哥奴开始反击了,你老师的风评急转直下啊。”

  薛白还是维护颜真卿的,道:“人云亦云的评价没有意义。”

  “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人云亦云,而是这次圣人、宰相不站在你老师这边,只怕连你也改变不了圣人的心意了。”

  “可有发现那些吐蕃人的异动?”薛白问道。

  “一直派人盯着,他们近日来并未私下再见任何人。”

  “南诏使者那边呢?”

  “并未发现双方有所接洽。”

  薛白与颜真卿都认为吐蕃派人到长安包藏祸心,这是直觉,但目前为止确实未曾找到证据,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杜妗相信薛白的直觉,偏是查不出半点东西来,不由也是柳眉微蹙。

  站在她身后的则是她从偃师县带出来的任木兰,年纪虽小,如今却已是他们的心腹。因今日谈的不是什么机密,也不拘着她听。

  “要我说,只是派人盯着,可没有用。”任木兰道:“打探消息,还得是靠无赖、乞儿。”

  “这是长安,不是偃师,哪有许多乞儿?”杜妗沉思道。

  任木兰自告奋勇,道:“让我去打听……”

  薛白想了想,不再理会她们,站起身来。

  “你去哪?”

  “找人了解一下南诏的事。”

  出了丰味楼,走过积雪初融的街巷,薛白也在想自己这次消息全面滞后的原因。

  因为事情不同了,以前无非是朝堂上争权夺势,涉及到的只那几个人,派伙计盯着,总能有蛛丝马迹;这次却是真正的军国大事,牵扯到边陲各国,若还在这市井里由着几个小丫头去打听,又能打听到什么?

  除了在偃师蓄养的一批死士,薛白意识到自己在地方上还没有任何势力。

  一个合格的当权者,该有门生故旧、耳目爪牙,遍布四海,偏他入仕才两年,势力还没培养起来。

  得去借势。

  ~~

  暮鼓声才响完,光福坊中,薛白在一座宅门前叩了门环。

  李泌听到通传,从床上爬起,披了一件大氅到客堂,只见薛白正坐在那烧炉子,像是打算在他家长谈。

  “薛郎入夜来坊,为了颜公一事?”

  “这么早就睡了?”

  “暮鼓声响过了,本该不会有人来。”

  “你是道士,不会算?”

  “我是道士,又不是神仙。”李泌在火炉边坐下,伸手烤着现成的火,道:“颜公做的没错,李延业私会外蕃,犯了国法,该弹劾。”

  “但朝廷似乎不这么想。”薛白道,“圣人觉得老师多事了。”

  “无妨,外放两年罢了。”李泌道,“若让我出主意,颜公干脆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