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到朝堂上才发现,就是只有十五岁的帝王,其心机谋划都深不可测。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碰上这样厉害的皇帝,以后就更加不能疏忽大意了。

  “老爷,这次都是妾身的错,所幸……还能捡回一条命。”

  毛语文也有些后怕,“陛下问那些问题,是不是对我动了杀机了?”

  徐雪云一向头头是道,但这个问题忽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有没有动杀机?好像不论说是有还是没有,都有些根据不足的味道。

  圣意到底还是很难揣摩。

  ……

  ……

  朱厚照其实也没有想到,毛语文会自己搞出这番丑事,给了其他人可乘之机,虽说误打误撞,造成人命桉而闹得朝堂上下震动,

  但结果的好,并不能掩盖动机问题。

  不过事后来想,也是正常的。一个牢头儿出身的人,没多大的文化底蕴,骤然登了高位,要说一点儿错误都不犯,这是郭子仪、曾国藩才能交得出的成绩单。

  毛语文,差得远呢。

  所以朱厚照也不去纠结太多,反倒是这个牟斌,原来还藏了这份心思。

  另外,锦衣卫这个地方,他也是应当加以整顿才是。

  一直以来,他这个皇帝对于锦衣卫就做了一件事——把毛语文插了进去。

  当然,毛语文自己也带了许多人,这是正常,暂且不提。

  除此之外,锦衣卫究竟如何,其实他也没管过。

  此次毛语文犯错,也给了他一个契机和理由。以往做什么,还显得他这个皇帝不仁不义。

  现在么,饶他不死已经是大恩了,再有动作又能如何?

  “宣杨廷和进宫。”朱厚照默默的对身边的人吩咐。

  “是。”

  杨廷和没有到乾清宫,因为皇帝不在,他是到了湖边找到的皇帝。

  因为皇帝正在这里学习剑术,杀人啥得暂且不提,至少强身健体嘛。

  “微臣杨廷和,参见陛下。”

  “平身。”

  朱厚照擦擦汗,与杨廷和他就直接说明来意了,“朕记得你当初在青州任知府时,手底下有个知县,叫什么来着?”

  杨廷和一愣,皇帝怎么会忽然提到这么个人。

  “回陛下,是有这么个人,名叫韩子仁。”

  “朕记得他是文人出身,但做事倒有几分武人的粗暴,现在在什么地方?”

  杨廷和老实交代,“韩子仁入了上直亲卫,已经在振武卫做到百户了。”

  百户了,那也不是个小官了。

  百户之上是千户,千户上面就是一卫指挥使了。每一卫的指挥使,就能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了。

  “此人心性如何?”

  杨廷和说:“心志刚毅,敢于任事。就是……人轻浮了些。”

  “找个机会,你将其带来吧。”

  “是。”

  朱厚照酝酿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源于他对锦衣卫的陌生。

  这个陌生是指里面的机构繁杂,管理似乎他也没闹明白。因为锦衣卫本身就是朱元章最先弄得,但他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给他套,大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缝缝补补,越来越复杂。后来朱棣又改了改就更加复杂。

  到朱厚照这个时候,锦衣卫下辖数十个千户所、千户所之下各有十个司,他们负责依仗和护卫,除此之外,还有镇抚司和经历司。

  经历司的概念就类似于侍从室,掌管的是文书往来。镇抚司呢,又分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

  北京锦衣卫是两个都有,南京锦衣卫只有南镇抚司而没有北镇抚司……

  总之就是一个字乱。

  而且里面还有各种功能所,比如屯田,有屯田所;训象,有训象所。

  朱厚照是受不了的,锦衣卫可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亲卫,怎么能让他这个皇帝都搞不懂十来万人到底在干什么?

  所以他要将锦衣卫改组,按照功能区分,分侍卫仪仗、巡查缉捕、军情刺探等,每个部分由一名同知主管,并向一把手指挥使负责,如果后续还需增加功能,也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数量变化,结构还是不变的。

  如此一来,就会清楚很多。

  毛语文不用说,巡查缉捕还是要用他。

  但锦衣卫指挥使候选人只有一个的时候,总是糟糕的,那就不叫候选,叫选了也白选,因为没得选。这也才有今日召见杨廷和的考虑。

  而且-->>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