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三二零章 一个月四万张弩,不可能的任务!(4/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关麟感慨道:“一个月之内我就要见到…”

  “可…”刘晔再度张口,“秦弩的制造工艺,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弩矢的威力大打折扣,故而一个匠人全力之下,一个月能制造出两枚秦弩,这已经是极限…”

  言外之意,就算沔水山庄六千劳力悉数去造秦弩,一个月也补不齐“四万”这个数字。

  太可怕了!

  何况…与秦弩相配备的,还有特殊的弩矢。

  也不可能六千劳力全都去从事这一项任务;

  以及…

  大量的原材料,这些都是难题!

  也正是因此,刘晔的一双眼眸深深的凝起,眼神中满满流露着三个字——不可能!

  黄承彦的表情倒是与刘晔截然相反…

  因为他见证过太多,在关麟手中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情了。

  他只是淡淡的问关麟。

  “臭小子,你打算怎么办?”

  “极限不就是用来被超越的么…”关麟直接深入这工房,他引着黄承彦、刘晔二人,郑重其事道:“你们且试试,按照我说的方法做,不要让一个工匠去做一张秦弩,这样太繁琐了,中间耽搁的时间也太多了,我方才看过最新秦弩的图纸,一共是一百七十个步骤,那么…就将这一百七十个步骤根据繁琐程度,分为一百步!”

  “由一百个人为一组,每个人只完成一个或者少量几个固定的步骤,然后不断的往下传…直到一百七十个步骤全部完成,再由专门的匠人负责效验。”

  他指着这硕大的工房,接着吩咐,“就从这里造一张桌子,传到那一头…整个一连串的桌子便是一个组!”

  关麟打算用“流水线”模式去批量生产秦弩了。

  他是这么想的,战国时期发明秦弩的也不是秦朝啊,所谓——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可为啥秦弩的名声这么大?

  说到底,是秦朝标准化的生产决定的。

  一个人一个的慢慢去造,造到猴年马月了,质量也参吃不齐,倒不如每人就负责几个工序,一步步的传下去!

  就特喵的批量、标准化、流水的生产!

  果然…当关麟把这个想法讲出后,黄承彦与刘晔彼此互视,在经过的短暂的沉吟、思索过后,竟是莫名的感觉,这个方法可行!能行!

  甚至,这个方法,会让生产的效率呈现巨大的飞跃。

  不止是在“秦弩”上…

  当然,黄承彦与刘晔不会了解,这就是后世“现代化”的工厂作业,早就习以为常了…小组作战了。

  古人还是讲究个体…特别是生产上,各自为战。

  至于效率的叠加…

  这很容易理解,一张秦弩一百七十多个步骤。

  再熟练的匠人对照图纸也需要一步步的校对,难免有些步骤不熟悉的步骤,耽误了时间。

  可按照关麟的方法做下来,每人只负责一到两个步骤,这是闭着眼都能完成啊!

  甚至,关麟设想的“一百人为一个小组”也不绝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调整。

  这事儿,越是琢磨,刘晔的眼眸中越是冒光,越是觉得大有可为呀!

  那么…

  接下来,就是材料的问题了。

  关麟仿佛已经看穿了刘晔心中的担忧,他直接道:“…放开手脚去造即可,材料的事儿,钱的事儿全部都交给我!”

  其实,在材料上,在钱上,关麟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