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四十五章 酷吏裴行俭(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张阳继续道:“至于抵押可以用两条路来交换,我想要以骊山为中心,修建一条路,从骊山出发通往渭北的高陵,再从高陵向西一直到泾河,过了泾河南下绕道长安城,又从长安城到骊山,往返各一条,我要两条。”

  “呵呵呵……”岑文本忽然笑了,他低声道:“还是县侯高明,当初的九万贯抵押了曲江池,现在要赎买回去不仅要拿出三倍的价格,还要给县侯两条路。”

  张阳拱手道:“众所周知,骊山是最讲究信誉的,骊山买卖是最公道的,当年的地价与当前的地价不同,想必朝中也是公道的,能够算清楚这笔账。”

  岑文本叹息一声,“下官这就回去禀报。”

  这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骊山的要求送到陛下耳中,甘露殿又被砸了一遍。

  过了半月,皇帝亲自来了骊山。

  这一次陛下来的很低调,甚至都没有走到骊山村子里,而是在骊山北面的渭水河边。

  张阳笑道:“陛下考虑的如何?”

  李世民穿着一身褐色圆领袍衫的常服,九环带,六合靴就这么一身也显得很贵气。

  相比张阳的衣着就简单许多,老旧又保暖的衣袄,黑色的外衣让这位三十岁的县侯看起来越发笔挺了。

  挺拔又俊朗的身形,眼神中沉稳又带着傲气,若是陌生人一看会以为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

  君臣俩人一黑一褐,站在渭水河边沉默许久。

  李世民抚须道:“骊山要的越来越多了。”

  张阳双手背负,颔首道:“骊山一直都在建设关中,和我当年坚持要西征是一样的,骊山兑现了当初的收益,现在一样骊山承诺可以让关中更繁荣,更富饶。”

  李世民沉声道:“可以让你修路。”

  “谢陛下。”

  “朝中已经有人进言让朕放弃关中,迁都洛阳。”

  “来得有些早了,是谁这么有远见?”

  李世民目视前方低声道:“是一个叫许圉师的年轻人,因为这件事许敬宗还训斥了他一顿,他的奏章说关中的井水正在枯竭。”

  “如果陛下抛弃了关中,关中就真的成了一处偏地,再也没有人愿意在关中投入,这里的土地会一年比一年贫瘠,这里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少,这一切会从黄土高原开始。”

  “你希望朕留下来?”

  张阳点头道:“陛下一走,带走可能是长安城上百万人口,带走了所有的财富,往后建设关中的只有骊山了,再也不能和陛下齐心协力了。”

  “齐心协力?朕还是第一次从你这里听到这话,也罢,既然你都这么说了,三十万贯算什么?你若是能让关中富饶,朕就交给你建设。”

  如今的陛下看起来比当初从容许多,皇帝安全感来自于赋税。

  朝中不缺钱了,皇帝有了家底,可以放开手脚建设太液池,乃至是大明宫。

  大明宫立项以来便一直停工,现在不是没钱建设,一旦帝王有了奢靡之心,便会遭到口诛笔伐。

  “朕与你很久没有这样坐下来谈话了。”

  “有两年了吧。”

  李世民接过王公公递来一个布袋,布袋子里有几只茶叶蛋还是温热的,递给张阳一只,他也剥着蛋壳。

  带着茶叶香味的蛋入口,仔细嚼着,李世民问道:“你最近都在忙什么?”

  “骊山在全力发展,我造出了放大镜,最近实验有了突破,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造出眼镜了,还在改善燧发枪和火炮。”

  “就是你之前要卖给朕的那把枪?”

  “从实用性上来考虑,火炮终究是重武器,如果可以增加燧发枪的稳定性与射程,它就能成为一种常备的火器,媳妇总说大唐已经天下无敌了,不用再专研火器了。”

  “可我这人吧,不喜欢停滞不前的感觉,时常想着突破与改进。”

  李世民吃完一颗茶叶蛋,又拿出一颗剥着。

  今天渭水河的水流很大,渭水河连杆种着胡杨树,已经发出了嫩芽。

  这样的风景很好看,这一次骊山的风景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只要一段时间不来,就能在这里发现新的风景。

  自张阳任太府寺卿以来一直都在坚持种树,渭水河两岸已经种了三百棵树。

  吃了两颗茶叶蛋,有些饱了,李世民的目光落在远处的田地,又道:“你这个太府寺卿让朝中去查问岭南的作物,今年岭南的奏章送来了,听说岭南的稻米随处都是。”

  “那里的气候只有冬季是寒冷的,雨水丰沛,河道纵横交错,山林树木茂密,有许多好木材几辈子用不完。”

  “一年可以熟两季或者三季,那里的粮食多到吃不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