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 第一百零八章 死命令,两个月之内造出雷达(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完成数字阵列雷达的解析之后,陈念直接取消了去图书馆的计划,三口两口扒完了饭,扭头就往公寓的方向走。

  转身的那一瞬间,他隐约看到乔麦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但也没当回事。

  直到当天晚上,他写文档写到深夜,跑到阳台上喝茶休息时才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好像确实有点不当人了啊。

  嫖完就走,头都不回,纯拿人家当刷点工具了。

  这种感觉……怪怪的。

  不过好在乔麦肯定是看不出来的,估计也就是心里有点疙瘩罢了。

  下次找机会再给她点回报吧。

  比如搞个什么机电相关的边缘的小技术、把她的名字挂一作发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报上之类的……

  这么想着,陈念又心安理得起来……

  ……

  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陈念才终于把数字阵列雷达的所有技术文档整理出来。

  一如既往的,仍然只有关键点。

  包括运行所必须的程序,也只是列举了核心算法的实现方式,并没有像某些憨憨一样老老实实地把代码一行一行地敲出来。

  整理完所有文档之后,他拨通了陈果的电话,简单交代了几句,便直接把文档发了过去。

  而后者已经见怪不怪,收到文档后大致检查了一遍完整性,便迅速转发给了星火工作组内对应的负责人。

  短短二十分钟之后,中电科14所便收到了文档;

  两个小时之后,一套能力极强的研发班子组成,刘永坦担任组长;

  四个小时后,数字阵列雷达项目正式启动。

  一系列的动作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整个队伍的组织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造就这样的效率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这项技术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

  哪怕只是看一眼,都是赚到。

  更何况,现在是交到他们手里去研发实现。

  没有人愿意耽误时间,在绝对的收益面前,其他任何臃肿、繁琐的流程,都得让路……

  14所内,刘永坦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再一次拿起了那一叠并不算后的技术文档,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

  严格来说,如果从他的视角来看,这其实算不上是“技术文档”,充其量,这只是一份相对详细的“技术总结”罢了。

  但是,就是在这十几页纸的空间里,这个作者用极度高屋建瓴的视野,把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全貌进行了拆解,明明白白地列出了所有的技术难点、所有的解决方案、所有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要求、所有的替代方案、甚至还有所有可能的衍生技术及优先级……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所谓的解决方案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可那几句话,无一不是浓缩到极致的、足够劈开一切障碍的精华。

  能做到这种程度,刘永坦真的没办法想象这个作者对雷达技术的研究到底有多深刻。

  作为国内雷达研发的领头人,作为以一己之力让整个国家拥有了超视距探索能力的超级大牛,在这一刻,他甚至都感觉到了一种压迫感。

  来自纯粹技术领域的压迫感。

  真想把这小子拐过来啊……

  可惜,他已经被601所提前圈下了。

  就算后期要调动,排着队要抓他的部门也有一大堆。

  战斗机搞完了搞航母,航母搞完了搞舰船,舰船搞完了,说不定人家又去搞核潜艇了。

  何年何月才能轮到雷达?

  这么想来,能占这一次便宜,提前搞到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已经很不错了。

  做人就是不能贪心不足,要不然很难活得长。

  想到这里,刘永坦释然地叹了口气,他挥手招来自己的助理,语气温和地开口问道:

  “小王,设备都到位了吗?北机电所那边怎么说,我们要的东西什么时候能送过来?”

  被叫做“小王”的男人真名王永良,他的身份其实也不一般,但在刘永坦面前,还是乖得像个没毕业的学生。

  “刘老,北机电回复,说大概后天能保证所有设备到位,同时到位的还有国博那边,他们反馈说第一批t\/R模块也是在后天交付,不过数量只有200个。”

  刘永坦点点头,略带笑意地说道:

  “200个也还行了,毕竟时间那么紧。看来55所那帮臭小子也长大了啊,能独当一面了。”

  所谓的55所,其实就是中电科55所,它是国博电子的上级,也是实质的研发部门。

  那里的科研人员都相对年轻,刘永坦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