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第211章 革命尚未成功(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科技类问答平台的热搜榜。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天,但可控聚变的热度显然不能用平常热点事件的经验来看待。

  这三天,各路热搜,与可控聚变相关的话题那是翻来覆去地上,变着法子地上。

  譬如今天的热榜第一。

  “为什么永远五十年的可控核聚变突然就实现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此摆脱能源的桎梏了?”

  看着何沫眼中流露出的疑惑,叶铭笑了一笑,随后在她的手机屏幕上点进了话题。

  这个问题,下面已经有了上千的回答。

  “不是有这么多回答吗?”

  “要你嘴里说出来才是标准答桉。”

  叶铭接过她的手机,快速翻看了几页后眼睛一辆,点中了一个答桉后把手机递给何沫。

  “这个答桉说得很好,能代表我的观点。”

  ……

  这是一位叫“职业摸鱼”的答主写下的回答。

  “为什么突然一下可控核聚变就从五十年到可持续运行了?

  因为叶神牛逼!叶神牛逼!叶神牛逼!

  重要的事说三遍!

  下面是正题。

  可控核聚变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理论早已经比25岁的老姑娘还要熟。

  现在最流行的托卡马克装置,便是上世纪50年代,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发明的。

  而在过去二十年,无论是国际合作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iter,还是各个有资格参与这场游戏的大国,也都不同程度地“点亮了太阳”。

  甚至国内还曾经率先突破了100秒大关。

  可以说,光是点燃聚变堆这种程度的成果,你连街头小报都上不去。

  但之前的可控核聚变,一直有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等离子体环流器,它决定了温度、密度、比压、自举电流上限——但这个难题,其实已经不算很难,因为这次聚变采用的环流器是迭代后的三号环流器,可以达到1.8亿度的高温且稳定运行。

  这不是需要黑科技就能实现的技术。

  而第二个难题,则是增加q值——因为本质上,托卡马克是可以通过大力出奇迹的。

  只要你不考虑q值,那么它就一定能稳定运行。

  而夸父采用了叶铭教授的“黑科技”设计,用叶镝为材料,用ye场来约束等离子束,在省下了大量耗能的同时,还顺带解决了中子的约束问题。

  因此,只要ye场产生器不出现问题,那么聚变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控聚变,从来都不需要什么内壁材料的突破。

  因为没有任何材料能够耐得住上亿度的高温。”

  “而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此摆脱能源的桎梏了?”

  “目前的聚变都是氘氚聚变,氘的成本很低,但氚的成本……高得离谱。”

  “别看现在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已经成熟到了可以建商业堆的程度,但氚的来源和产量还是极为有限。”

  “所以,我的答桉是……”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依旧未能摆脱能源的桎梏。”

  看着回答,何沫愕然抬头。

  叶铭含笑点头。

  何沫:“那……”

  “因为它是走向太空、走向氦3聚变的第一步。”叶铭望向她:“这答主说得挺好,为啥不点赞?”

  何沫哼了一声:“比25岁老姑娘还熟……活该他没几个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