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给陆鼎盛说的。
陆鼎盛淡然一笑,说:“男性在乎穿着是很正常的,就像明代的张居正,他也很在意穿着,每天上班之前,他都要往身上抹点香脂,所到之处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他每天都换一套衣服,衣服讲究质地与颜色,既光鲜悦目,又符合首席宰相身份,看上去精致高雅。他还素爱整洁,家居以及办公室条贯井然,清洁光亮。这和北宋宰相王安石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个性,恰好相反。”
易阳眼神微微一动,接过话茬,说:“张居正确实有一种严整的美学观,而他的施政风格也带有这种烙印,讲究精细,讲究严密,信奉完美主义,不容任何混乱的现象存在,不容任何嘈杂的声音干扰……”
侯林有些惊讶,这简直就像是在描述陆鼎盛一般。
陆鼎盛饶有兴趣地瞧了易阳一眼,说:“你对这个还有研究?”
如果仅仅是学一点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上面对张居正的介绍可不多。
至少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眼前这个跟大哥长相六七分相似的年轻人,喜欢阅读,且涉猎广泛。
没记错的话,他是理科生。
易阳点点头,“喜欢看些杂书。”
酒桌上有美女,自然不可能一直干聊天了,侯林开了酒,此情此景,易阳自然也要喝一点。
三杯下肚,气氛便稍微有些活跃了。
陆鼎盛不聊生意上的事情,易阳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提,今天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观察观察,了解了解对方。
看得出来,陆鼎盛确实是一个很风流的人。
据说在大学时期,他就换过不少女朋友,后来有过一段婚姻,但是离异了,孩子由他抚养。
而离异后,他彻底放开了自我,隔三差五地换女朋友,往往都是些二十几岁的小女孩儿。
但有文化也是真的,易阳自诩看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已经足够多了,但没想到随便聊点什么,陆鼎盛都能摆出来一二三。
要知道,陆鼎盛可不像他,有充足的时间阅读。
而且,进入社会,又有钱,繁冗的事情又多,在这样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强度的阅读,那么说明这个人是真的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了。
只是易阳在惊讶的同时,陆鼎盛比他更惊讶。
曾经跟易鸿耀、侯林共事的时候,他作为三人中唯一的大学生,聊天的时候,自己说的东西他们根本插不上话。
因为听不懂。
而插不上,索性就不聊那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这是非常让人痛苦的事情。
你随口讲一个典故,别人听不懂,你去解释吧,显得自己在卖弄,不解释呢,人家当你在掉书袋。
常识的范围不同。
这种情况只有在自己单干以后,才得以缓解。
因为此后大多数时候,别人都是接受教诲的聆听者。
非但如此,他在国学、历史上造诣不低,还被一些大学邀请去做了客座教授,偶尔上上讲台,侃天论地,成了汉宁有名的儒商。
大多数时候,在这个圈子里,能跟上他节奏的人并不多。
最直观的表现比如,他随口说个人名,懂历史的人会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是谁,有什么特别的成就,但是大多数只经历过义务教育的人,往往是懵的。
其实,这些知识并不是很偏门的,不是拿来专门考人的,只是不系统地去了解,很难知晓。
比如,历史上的改革,大多数人只知道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革,却鲜有人知道“二王八司马”、“唐代双星”之类的同样精彩的改革故事。
但是易阳不同,无论自己讲到什么,他都做出一副耐心倾听,得到了某种启发的样子,随后随口笑着回应一两句颇为精彩的观点。
眼界不论,至少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历史上的造诣不低。
于是不自觉地,陆鼎盛将话题往更高深的层面上引导去了。
“刘晏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市场之神了,他设立的巡院、驿站,将各地生产态势、物资余缺、物价变化、气候异常、市场心理等等信息,疾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调剂余缺,可以说是极为精彩的改革了。”
两人正在聊刘晏的事情,谈到酣畅处,陆鼎盛全情投入。
他确实很兴奋。
说实话,这样的话很难跟别人聊的,因为其他人根本不懂,对这些知识没有涉猎,便没有互相来往的观点。
我觉得这件事这样看,这个人是英雄,你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史料来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