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1076.公平竞争(3/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诶,好的。”

  许鑫一听,赶紧把它给按了下去,接着跟妻子一起往屋里走。

  进了屋,他就嗅到了一股……很辛辣的烟气。

  那是正儿八经烟草炙烤所散发出的味道。

  比起香烟而言更醇厚,但作为老烟民的他也有些受不了。

  太冲。

  杨蜜倒是习以为常,自顾自的走到了茶几前,看着桌子上面那一摞手写的稿纸,瞟了一眼。

  就见上面写道:

  “兵器架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是竖起来的,兵刃也一样。练武术的人在户外表演时,器械的放置是有讲究的,如果器械倒着放在地上,则表示这个人是靠武术表演赚取钱财,这种方式被称为“撂地”,在当时这会被真正的习武之人看不起。这是当时很多武馆的规矩。

  外人来踢馆,可以。想踢馆,正式流程要先递拜帖,定日子,找见证人。要有迎人,要有送人,签生死文书。

  当时的比武也分南北。那个年月,南方武术无论是声势还是规模都不如北方武术。南方武术为扬名,比如讲究“快准狠”,快进快出,一两分钟解决战斗,一个人倒地上,一人站着。

  这能让大家看到你的功夫凌厉与否,厉不厉害。

  但北方比武讲究造势。说是比武,更像是一种宣传手段。无论是挑战者,还是被挑战者,大家比武的时间都会很长。通常是打几拳过几招,同时抽身而退,继续绕着擂台绕圈。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宣传自家武学。也就是现在说的“卖点”。

  等卖点足够了,到时候胜负其实就在两三招之间。

  还有一种比武手段,那就是不讲究什么迎来送往。上门,一脚踢翻武馆门口的兵器架。

  你把人家武馆的功夫贬踩成了撂地卖艺的,那就是坏了规矩。

  通常就是不死不休了……”

  “师父。这是您自己总结的?”

  看着这上面记载的内容,杨蜜问道。

  于诚惠点点头:

  “嗯。”

  接着看向了许鑫:

  “我虽然出身山东国术馆,但实际上论起来武学渊源,包括对于一些规矩、江湖的了解,其实不见得比小徐多。小徐功夫不行,但他家传在那摆着,见的多,看的多。所以我整理的这些东西,其实多是我年轻时候,和江湖同道们聊天,大家聊起来的一些武林轶事。它不见得都是正确的,甚至我估计有一部分都是后来的人编造臆想的。能给你当做参考的地方并不算多。”

  许鑫挺直了腰,点点头:

  “肯定是有用的。毕竟是电影,允许艺术加工,况且……有时候不也正是这些武林轶事才显得更吸引人一些么?”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了杨蜜递来的稿纸。

  于老爷子的字……龙飞凤舞的,看着就感觉字字如刀。

  但不影响阅读。

  其实这也是俩人今天来拜访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从老爷子嘴里知道一些关于民国武林的事情……一会儿老徐也会过来。

  虽然《师父》这部戏才刚开始立项,但实际上许鑫自从看过了这个故事后,肚子里就已经开始打腹稿了。

  具体的怎么拍还在思索,但风格已经定下了。

  他想延续一下那种写实的风格。

  也就是所谓的“真功夫”。

  比《一代宗师》更写实一些,但达不到老徐那《倭寇的踪迹》那么的写实。

  而是一种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感觉。

  这种感觉,光靠自己想没用。

  得碰。

  得见高人。

  高人露两招,他再延伸思考。

  而自己身边的高人……除了于老爷子,也就没别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是来开碰头会的。

  顺带捞一顿饭。

  至于剧本,于老爷子其实已经看过了。

  此刻,听到许鑫的话后,他捏着烟斗目光重新落在了徒弟身上:

  “小许这部戏,你打算来?赵国卉?”

  “您觉得我适合?”

  杨蜜反问。

  老头乐了:

  “我觉得不适合,邹馆长倒合适。”

  “我哪有那么老!”

  杨蜜忍不住嘟起了嘴:

  “您说的我跟七老八十一样!”

  “哈哈哈哈~”

  老爷子看上去很开心,接着又瞥了一眼坐再那看自己手稿的许鑫后,重新对杨蜜说到:

  “我可是听说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