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第830章 儿子最多的人(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一场世界大战啊!

  好小子,有前途!

  章敦和吕惠卿都是王宁安最出色的学生,但是这俩人也各有长处,章敦胜在眼光长远,大局观极好,而吕惠卿精于算计,擅长内政,也擅长阴谋诡计,让章敦负责倭国的事情,可以说是人尽其才。

  王宁安大笔一挥,立刻以政事堂的名义,下达命令,章敦擢升为侍读学士,兵部郎中,赐紫金鱼袋,担任回访倭国的正使,同时柳羽被任命为随军武官,兼任副使之职。

  这哥俩面面相觑,再次开启了出使倭国之旅。

  立在宽阔的甲板上,迎着海风,柳羽正在做一套奇怪的动作。

  “我说,你这是干什么呢?”

  柳羽擦了擦脸上的汗,低声道:“子厚,这是我和佛印大师淘换来的宝贝,听说是从天竺那边传来的,能强身健体,固本培元,延年益寿,金枪……”

  “你给我闭嘴!”

  霎时间,章敦的脸色就变了,黑得跟锅底似的。

  “我们这次是奉了皇命,是代表上国,不是去卖身!”章敦切齿咬牙,“这回倭国人要还敢那么对待老子,老子就让大船开炮,轰平了倭国,你信不信?”

  “信,信!”

  柳羽头一次见到章敦这么凶,显然,上次的阴影实在是太强大了。

  “子厚兄,咱们毕竟是出使,不是出兵,人家送女人上门,你还能打人家啊?太没有道理了,所以啊,我劝你还是练练,没准能用得上!”

  说完之后,也不理会要抓狂的章敦,柳羽撒腿就跑。

  ……

  经过不算漫长的航行,超过一百艘大船组成的舰队,进入了倭国外海,他们的目的地是平安京。

  这一路上,经常能碰到大宋的商船,其中很多都隶属于王家的船队,规模宏大,很是惊人。

  船上除了金银,硫磺,木材等传统商品之外,居然还有许多奴隶。

  章敦派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倭国刚刚经历了九年的战乱,打的是乱七八糟,狼狈不堪。随着战争结束,有很多俘虏,也有很多失业的武士。

  大宋的商人就花费一点代价,购买俘虏,雇佣武士,充当奴隶,把他们贩运到大宋,去替大宋开荒,或者是卖给渤海国,帮着渤海国打仗。

  走一趟,往往有几万贯的利润,这些海商一个个脑满肠肥,富得流油。

  章敦和柳羽都大开眼界,原来商人早就走在了朝廷的前面,既然商人能办到的事情,他们拥有大宋的支持,没有理由不成!

  两个人越发信心十足。

  稍微梳理一下倭国的历史,其实他们进入封建时代,非常晚,也非常落后。

  倭国的文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唐朝学来的儒家治国之道,一个是大乘佛教,二者构成了倭国文化的基因。

  在大化改新之后,倭国也建立起一套类似唐朝的制度。

  不过想要学习唐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倭国地域狭小,财力有限,根本无法形成强大的中枢,也不足以支撑完善的官僚体系,更没有强有力的军队。

  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倭国学了很多东西,却没有学科举,下层人物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晋升到上层社会。

  因此整个国家的官僚选拔,还是靠着血缘和家臣的那一套。

  没有科举,也就没法新陈代谢,更没法抑制地方氏族的力量,因此倭国的在学了大唐一段时间之后,就弊端丛生,问题一堆,难以维系。

  倭国的经验,也在证明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只是学了一个上层建筑,结果必然是似是而非,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摄关政治的出现。

  因为氏族势力膨胀,土地投献成风,地方的庄园越来越大,朝廷陷入财政危机,征收不到足够的赋税。

  皇权衰败,倭王令不出宫廷。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贵族官僚,通过联姻,成为外戚,倭王年幼的时候,担任摄政,等到倭王成年,则交还权力,出任关白。

  而实际上,倭王已经被架空了,总揽大权的藤原氏又迅速腐化堕落,难以维系国政,地方叛乱不断,朝廷的军队已经无力镇压。

  只能依靠地方势力,地方的氏族武装也迅速增强,争斗不断。

  刚刚结束的长达九年的战役,是源氏和安倍氏之间的一场大战,以源氏获胜,安倍氏败亡而告终。

  战斗中,双方动员了上万的兵力参战,这点数字,放在大宋,就是个边境冲突的规模,但是放在了倭国,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足以撼动国本了。

  这不,源氏虽然替朝廷打赢了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