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第559章 清查交子务(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的不是别人,正是苏轼!

  好朋友见面,陈慥格外欢喜,互相问候,苏轼就告诉陈慥,自从王宁安向几个书院招募官吏之后,这些书院的学子就遭到了威胁。

  有的靠着武力,有的拿钱收买,尽力把他们拦在家中。要是有人执意要去益州,也不打紧,他们在路上安排人手扮演山大王,胆小的直接被吓走,像陈慥这样,就抢劫行李和钱财,让他们没法成行。

  有人要问了,对学生下手,难道就不怕反弹吗?

  还真不怕,毕竟不是伤人性命,影响就不大,只要拖延一段时间,再赔一点钱,也就解决了。

  这帮人拖得起,可王宁安拖不起!

  只要半个月,益州衙门没人处理公务,几十万人的城市,就要秩序大乱,到时候王宁安就要夹着尾巴滚出巴蜀!

  当然了,王宁安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料到了,故此撒下人马,保护学生。苏轼和柳羽带着200骑兵,已经前后护送几波学生过去了。

  大苏轻车熟路,他走到了为首大汉的旁边,这家伙挨了一刀,从中间腰斩,浑身都是血污,忍着腥臭,撕下了面纱。

  “季常兄,看看是谁要害你们?”

  陈慥凑到了近前,突然一愣,“怎么是他?”

  “谁?”

  “他,他叫程贵,是……是程家的家丁,陪着程之勋来过中岩书院。”

  “什么?”

  苏轼大惊失色!

  算起来,程之勋还是他的表弟呢!

  虽然苏八娘和程之才的婚事黄了,但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还是程家的女儿,是程之才兄弟的姑妈。

  两家人虽然闹翻了,可程氏还在,打折骨头连着筋。

  入蜀的时候,苏轼就提醒老娘,让她警告程家人,不要卷入这次的斗争当中。

  真是想不到,程家人不知死活,非要掺和!

  他们是活得不耐烦了!

  苏轼嘴唇铁青,一路上都没有没有兴趣说话,光剩下生气了。

  把人送到了益州,就算完成了一项任务。

  “大人,陆续前来报名的书生大约有300人,扣除没用的废物,只怕录取不到100人。”陈顺之介绍道。

  王宁安眉头紧皱,“差役那边如何?”

  “这个人数够了。”陈顺之道:“卑职从皂隶当中,选拔了200人,又从益州招募了300,如果大人觉得不够,还能招募更多。”

  王宁安眉头紧锁,他之所以一下子开革几百人,又抛出招募新吏员的事情,并非一时鲁莽。

  之前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各方沟通,就是为了拉拢人手,孤立那些站在交子务背后的人!

  王宁安觉得凭着自己的忽悠能力,加上三苏,王方等人的力量,至少能和世家斗一个平分秋色。

  三五百书吏,不成问题。

  谁知道竟然只有目标的三分之一!

  江卿世家,力量真是不小!

  王宁安是个很好斗的人,而且还遇强则强,不肯轻易认输。

  “以为本官就这点手段,他们可是想错了!”

  王宁安断然道:“去益州皇家银行分行,给我调50个账房,进入知府衙门。另外再去剑阁,从川陕直道那边,调150人过来!”

  都说狡兔三窟,王宁安可从来都是留着十个八个的洞,比兔子加上狐狸还要狡猾呢!

  皇家银行的人不用说了,文彦博那个老混蛋也站在了王宁安这边,他暗度陈仓,派了一大堆干练的书吏,借着修直道的名义,进入巴蜀。

  终于发挥了作用!

  加起来200人,快速进入岗位,他们都有丰富经验,迅速上手,一点没有迟疑。

  考试也在同时进行,苏老泉亲自命题,监考。

  题目也不难,就是文章一篇,算学5道,各种通识题目20道,限一个时辰完成。

  没有诗词歌赋这些花哨的,也不用策论,只要写的清楚明白就行。

  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高低,大多数考生面对算学都是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把脚趾头都搬上来,也没有用。

  多数能解答两道,一道,已经可以通过了。

  但是在这么多人当中,也有例外,比如吕陶,他就把五道题都答对了。

  “不简单啊,看得出来,你在算学上下了功夫。”

  吕陶连忙躬身,“学生闲暇的时候,读过王先生的算学书籍,很是仰慕先生的学问。”

  苏洵听他提到王宁安,忍不住黑着脸道:“小小年纪,不要学溜须拍马的那一套!好好用心办差!”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