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留下来,留在国。不仅是学习这个国家的化,还要研究这个国家的灵魂,这肯定是个极为有趣的课题。下次再聊吧,我的朋友。”
庞德阅读报纸的时候,周赫煊正在和徐志摩聊天。
“若是海即将沦陷,把《春望》杂志社迁到武汉。”周赫煊说。
“你觉得距离海沦陷还有多久?”徐志摩问。
周赫煊道:“三五个月吧。”
徐志摩有些吃惊:“能坚持那么久?”
是的,徐志摩吃惊的不是海沦陷太快,而是吃惊海沦陷太慢。
因为北平有坚城可依,也只守了大半个月,其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日寇在等援兵。而海连城墙都没有,日本的海军还可以开来,一旦海开战,必然沦陷得北平还快。
至于日本是否会进攻海,没人对此怀疑,因为海对国太重要了。
不仅常凯申想在海开战,日本海军也想在海开战。若真老老实实的从北打到南,日本海军要等多久,才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徐志摩说的这种话,代表了很多国人的心声。
北平沦陷得太快了,以至于人们对未来的抗战丧失信心,日本叫嚣三个月灭亡国,而此时的国人也对此等狂言有些相信。
历史,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但却有着更为重要的精神意义,它打击了日本三个月灭亡国的嚣张气焰,也为无数国人对抗战必胜坚定了信心。
如胡适这样的和评论者,是在淞沪会战之后,彻底转变成对日主战派的。
人们的想法大概如此:原来,国也可以打!
周赫煊也懒得说太多,只提醒道:“十月底,你带着《春望》编辑部前往武汉。还有,你提醒徐伯父,让他尽快把工厂内迁,再迟找不到船了。”
“我不一定能说服他。”徐志摩道。
江浙工厂大举内迁,是在八一三事变爆发之后,距离现在只有不足两周的时间了。若不提前动身,真的连船都不好找,好多人搬家只能赶着牛车出发。
而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周赫煊提醒华北地区的希望小学,让老师带着学生尽快南下转移。但大部分师生都不肯走,只有少数在平津沦陷后,拿着周赫煊提供的经费仓皇逃离。
周赫煊现在也要离开了,而且是带着阮玲玉、周璇一起走,他在重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