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七百二十九节 圈钱(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一套就是一千万钱起步!

  这让汲黯很怀疑——陛下这些宅子,真的能卖掉吗?

  万一到时候卖不掉,没人要,那丢人就丢大发了……

  甚至可能为天下耻笑!

  汉家的百姓的那两张嘴巴,可是什么都敢议论的。

  尤其是乡里的农民,别说皇帝的丑事了,就是皇家的龌龊勾当,人家也是公开的当着官吏的面,面不改色的谈论。

  汲黯就曾经听到过一些百姓私底下议论先帝的那些风流往事。

  然而,太宗皇帝规定——此细民无知……朕甚不取之,其皆罢。

  所以,老百姓可以放心大胆肆无忌惮的议论皇帝的丑事或者宫廷内部那点流传出来的花边新闻。

  只要不造反,官府都懒得管也管不了这些大爷的嘴巴。

  作为士大夫文人,汲黯对此非常支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嘛。

  言论自由,言路通畅,让人民能议论国家政策得失,并且发出自己的呼声,这是圣王之政啊!

  但作为一个臣子,汲黯却是很不支持这样做的。

  因为,这会让天子的威严有所折损——农民都能肆意议论天子的私生活、八卦,并评论了,这秩序还要不要了,更重要的是——农民伯伯皇帝都敢议论,当官的干的那档子事情,又有什么不敢议论的?

  有本事,你特么来抓我啊!?

  老实巴交的农民,自然不敢对抗官府,但那些当过兵,见过世面的青壮,却是一个个冲劲十足,而且胆气过人。

  一点都不怕官府。

  当初张汤在天子身边的时候,曾经几次建议,加强管制。

  不能让老百姓这样子什么话都敢说。

  某些刁民,甚至连官府的差役都敢反抗了。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汲黯记得当时陛下就对张汤说:“朕难道还能删帖,搞个屏蔽字列表出来不成?”

  虽然不太清楚天子指的究竟是那本书上的典故,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老百姓爱说,就让他们去说呗。

  反正又不会少块肉。

  只要他们遵纪守法,拥有汉家天子统治就可以了。

  这倒是挺符合汲黯的********的。

  只是……

  身为一个官员,尤其还是重臣,每次只要想到,自己以后万一出点什么篓子,闹个什么大笑话,然后被满天下议论。

  汲黯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想着这些,汲黯就摇摇头。

  “罢了,罢了……我还是写封信回家,让细君以父亲大人的名义,在这学里购置一套宅子吧……”只是可惜自己当官,除了俸禄外,就只有天子、皇后以及东宫的赏赐。

  至于贪污什么的,一来,汲黯为人正直,不屑于做那些勾当,二则,当官当到他这个地位,就算是巨贪,恐怕也会收敛起来,爱惜羽毛,为名声考虑,开始维持起清廉的形象了。

  他这个尚书令,如今秩比两千石,加上今上即位后,推行的官员补贴和津贴制度,一年下来,也能有个大概三十来万钱的总收入。

  但哪怕是这笔钱,其实也是不够他在长安的开销的。

  单单是他家的奴婢和佣人,每年就要支出数万钱的赋税和薪水。

  另外衣食住行什么的,也要帮对方搞定,逢年过节,隔三差五,还要赏赐。

  林林总总算下来,他在长安,一年下来不单单要把俸禄津贴全部花光,还得倒贴。

  好在有东宫、天子以及皇后的赏赐,这笔收入算下来,一年差不多有个三四百金的样子,是他薪水和津贴的好几倍。

  然而,即使是算上这笔钱,汲黯每年的收入和支出也是不成正比的。

  因为他还要交际、宴请。

  像去年,老伙计郑当时成亲,他就送上价值百金的贺礼。

  其他什么公侯列卿显贵一类的人家,喜丧之事,就算本人不去,至少也得送个贺礼。

  一年下来,起码五六百金要花在这些事情上面。

  汲黯现在在长安当官,每当一年,平均损失超过三百金以上。

  这要换了其他人,早撑不下去了。

  好在,汲黯的家族本身就很有钱。

  他们汲家世代公卿,七代之前就是当官的。

  腰包里的钱还是很多的,完全能支撑得起他这个家族希望的一切开支。

  其次,他的细君,是章武候窦广国的嫡孙女,很得章武候和东宫喜爱。

  因此,嫁给他时,单单只是陪嫁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