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零一节 鱼海!鱼海!(1)(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胶东国的琅琊港,是楼船将军衙门选定的东海舰队母港。

  该港是胶东国最好的深水良港,一次能停泊超过百艘楼船。

  随着东北地区开发和屯垦,齐鲁等地的商旅和移民,基本都是通过琅琊港,沿着上次汉室舰队远征朝鲜的航道,直航朝鲜。

  换句话说,谁控制了琅琊港,就可能控制住一个日交易额超过千万的大型商港。

  刘雄渠本来都穷的快疯掉了。

  现在,天上掉下这么大块馅饼,他要不想捞,恐怕就是傻子了。

  而楼船将军衙门,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上的手,伸进自己的地盘了。

  所以,这次的撕逼,其实是胶东王刘雄渠与徐偃的父亲徐悍在刚正面。

  而徐偃对自己父亲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毫不怀疑!

  道理很简单:天子是站在楼船将军衙门这边的!

  要不是刘雄渠是宗室,这会,楼船将军衙门应该已经在庆祝胜利了。

  想着这个事情,徐偃就走到甲板的一侧,眺望远处的平原。

  在远处的平原上,隐隐出现着袅袅炊烟。

  看着这片土地,徐偃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据说,天子将在这片全新的国土上,给列侯功臣,进行再次分封。

  换句话说。在这片土地上的某个角落,可能有一块,以后将要姓徐。

  松滋候徐家,从徐悍的祖父开始。就是出名的种田高手。

  三十年时间,松滋候国,就从一片蛮荒,变成了鱼米之乡。

  虽然,从去年开始。徐家就打算重新洗天赋,转职成海洋学家了,但这种田的本能,是深深铭刻于每一个徐家子孙的骨髓深处的。

  以至于徐偃想起自己家可能要再拿一块等于松滋候国面积的封地的时候,就忍不住的想着在将来,在那个地方复制一遍松滋候国的发展经历。

  修地球这技术,老徐家目前是汉室列侯中的no1。

  …………………………

  楼船经过三个时辰的航行后,顺利抵达了新化城城外的港口。

  因为港口实在太小,只能勉强停下一艘楼船。

  所以,徐偃让另外一艘楼船先停在河中。自己的这艘船先靠岸。

  到了码头上,楼船放下一块巨大的木板,然后,徐偃就带着几位军官走下船。

  码头上面,也立刻迎出几个穿着官服的官员。

  其中,就有着徐偃的熟人。

  徐偃一见对方,立刻拱手上前行礼拜道:“子仁兄好久不见……”

  而薄世也微微笑着拱手回礼:“贤弟久违了!”

  薄世,表字子仁,所谓‘必世而后仁也’,汉代的表字。是要跟自己的名讳能呼应,能相互佐证的。

  譬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赵云,表字子龙。就是云从龙延伸而来。

  张飞表字翼德,飞行没有翅膀怎么行?

  随便乱取表字,那是没文化的表现,出门要被笑话的!

  两位世家公子,寒暄了一阵,聊了些长安的风物。

  然后。徐偃就道:“子仁兄,吾奉命向兄长运送,拖网网具三具,还请子仁兄点验、签字签收,另外,奉陛下之命,愚弟所率的两艘楼船,将在接下来三个月,听命于兄长,两日一捕黑水之鱼!”

  说着徐偃就将一张写在白纸上的公函递给薄世。

  薄世接过来,笑着道:“有劳贤弟了!”

  ………………………………

  一刻钟后,当薄世看着,数十位汉军士卒,抬着一个巨大的被整齐的折叠在一起的巨网,顿时就有些目瞪口呆了。

  “竟然如此巨大!”薄世砸吧了一下舌头,他总算明白了,天子为何要下令调派两艘宝贵的楼船来新化城配合了。

  这样的巨网,根本就不是人力能拉得动的!

  而跟随巨网一同下船的,还有几位少府的工匠以及一位打扮明显是墨者的官员——天下除了墨者,谁会光着脚丫子?

  “这三具拖网,乃是由少府东园工匠织造,仅仅是麻,就耗费了数万斤!每一具拖网,长百三十丈,宽十二丈,以粗麻为绳,木筒加固,重逾千斤!”那位墨者下船后,就洋洋得意的骄傲的介绍着这个由墨苑与少府的智慧,共同缔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捕鱼利器。

  这种大型网具的出现,预示着,人类从此就可以,大规模的捕捞江河海洋之中数之不尽的鱼群。

  这个拖网制造成功后,曾经在渭河中,进行过一次试验。

  试验表明,在两艘中型楼船拉动下的拖网,能将河中的大小鱼群,一网打尽,做到寸草不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