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四百九十九节 问题(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但天知道,关东数十郡中,还有多少个类似下邳这样的郡兵被地方宗族渗透的地方?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郅都、义纵、王温舒这样的酷吏才应运而生,一个郡一个郡的剪除地方尾大不掉的宗族势力。

  但酷吏杀人,治标不治本。

  乃是下下策。

  汉室现在需要的是一场从上至下的整风运动,重新严肃军队纪律,树立军法威严。

  这个事情急不来,只能通过武苑培养出新式军官,然后将这些新式军官分配到各地。

  另一个方面,刘彻打算等义纵归来后,成立军法部门,组织宪兵机构,双管齐下,来解决郡兵纪律涣散的问题。

  而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汉室军队虽然已经慢慢开始了革新。

  但速度还是太慢!

  到现在为止,以刘彻所见,骑兵虽然已经**成军,但数量还是太少。

  这次阅兵,五万大军,骑兵之数不过三千。

  汉军的主力,依然是轻步兵和弓弩兵。

  而且从军阵的组成以及从其摆出来的作战方式来看,大多数军官的脑子,还停留在堂堂之阵,正面迎击之上。

  前年吴楚之乱,俪寄统帅骑兵,奇袭淮泗渡口一役制造的战果,还未被人广泛承认和接受,也更未撼动汉军内部的弓弩兵至上主义。

  “要加紧训练和培养骑兵,尤其是骑兵军官……”刘彻心中想着。

  但骑兵,不是那么好训练的!

  目前汉室拥有差不多十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

  但这十万人,是过去三十年,汉室朝廷拼了老命才训练出来的。

  骑兵不像弓弩兵,找个男子,训练个三个月,就能拉弓射箭了。

  骑兵,首先要有合格的战马,而一匹合格的战马,从出生到能够作战,起码也需要三五年的驯化。

  而骑手想要让战马与自己形成默契,更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培养。

  后世史书上就记载了李陵练兵的过程。

  从他出掌建章监开始,到出任骑都尉,李陵用两年时间,证明自己确实是个人才。

  然后,小猪命其为骑都尉,从丹阳选拔五千良家子,于酒泉、张掖设立训练营,这一练就是五年。

  直至天汉二年,李陵才算将他的那支骑兵练成。

  没有那五年的训练,李陵的那支五千人的丹阳兵,拿什么去与十几万匈奴军队抗衡,甚至杀伤数倍于己的敌人?

  换句话说,一支合格的骑兵,需要至少五年,配备足够的武器,合格的战马,才能成军……

  而编练一支骑兵的花费,足足是步兵的几十倍!

  所以,即使是周亚夫,也只敢对刘彻提出每年新练五千骑兵的计划。

  再多,不是战马数量跟不上,就是财政跟不上了。

  但看完今天的阅兵后,刘彻知道,时不待我。

  骑兵的编练计划必须加速!

  马场要扩建,要有更多的战马存栏,更多的骑兵编制。

  但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源和金钱,以及无数的人力物力。

  “回去后,看来朕得召集一次御前骑兵会议来讨论骑兵的加速编练问题了……”刘彻心中想着。

  无论如何,最迟的十五年后,汉室必须拥有一支规模达到三十万,拥有存栏战马数量一百万匹的骑兵。

  没有这个规模,就无法保证对匈奴战争的速胜。

  战事一旦拖延,无论是刘彻还是老天,恐怕都没法保证,草原不会变成一个泥潭。

  匈奴帝国的韧性与难缠,是史上所有草原游牧民族之最!r1152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