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四百二十六节 换皮(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有错的!

  假如天子错了,那么错的肯定是这个世界!

  在汉室,大臣可以劝谏,甚至可以犯言直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帝有错。

  所以汉室臣子的奏折在劝谏的时候,都会以‘臣xx昧死以闻’开头,用‘臣愚所不能明陛下之意,顿首死罪,伏维上奏’结尾。

  看到了吧。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就连丞相在劝谏的时候,都要用昧死以闻来铺垫。

  你一个士子。居然敢说天子有错?

  皮痒了还是活的不耐烦了啊?

  汉太宗孝文皇帝的除诽谤令,限定的对象可是只有不识字的农民……

  所以前世颜异反对盐铁官营。给张汤上了点眼药,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地位。

  但是,当颜异跳出来质疑小猪的白鹿皮币,认为这个东西是错误的时候。

  他就被腹诽了。

  刘彻记得很清楚,张汤是这么给颜异定罪的:这货居然在听到有人评论陛下的诏命的时候,没有说话,嘴唇却动了,这肯定是腹诽啊,应该处死!

  然后颜异就被处死了……

  堂堂大农令。两千石大员,就这样憋屈的被杀了。

  满朝上下,却没有一个人敢帮他开口。

  因为,颜异破坏了潜规则——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可能会有错?肯定是你错了……

  而等到小猪把天下搞的民生凋敝,海内怨望四起,就查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了的时候,一道罪己诏,就将一切都消弭于无形。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今天子都承认自己错了……

  那老百姓也就觉得值了,也认为天子知错能改,果然是圣天子……

  所以,可以预料。这次的儒家,特别是鲁儒派系,要被刘彻坑死了。

  敢在这试卷上说刘彻某个政策错误的家伙。给自己买棺材倒不至于,但这辈子。别想做官了,却是肯定的。

  王温舒的提供给刘彻的答案。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货看得出来,还是有些墨水的。

  他先是举了桀纣和幽王的那几个著名罪行,什么酒池肉林啊,炮烙啊,烽火戏诸侯啊,然后再拍了刘彻的马屁,列举了刘彻登基后实行的仁政和国策,说刘彻的政策,已经是能与三皇五帝的仁政并列的大大的好政策。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提到了刘彻担忧的子孙不孝的问题。

  他说国事崩坏,一般是吏治先开始。

  所以,汉家江山万万年,陛下您虽然已经打好了根基,但,还需要在吏治上做一些小小的补充。

  到这里就露出了王温舒的屁股了。

  他向刘彻建议,应该准许官员的下级,向廷尉和丞相举报上级的不法行为,还要鼓励百姓状告那些不法官员。

  对于贪赃枉法之人。

  王温舒的建议是:杀一儆百!

  发现一个就杀一个,以后肯定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这样汉家社稷就可以万万年,永永无期。

  这就是刘彻为什么说他江湖气太重了的缘故。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天朝太祖敢这么对官僚阶级下刀子啊!

  其他的帝王都是收买拉拢。

  当真以为其他皇帝不想学?

  非也!

  实在是力有未逮啊!

  况且,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官吏胆寒,结果是什么,被人骂了一万年,同样的还有天朝太祖,一生辛勤,结果又是什么?

  刘彻还没高尚到会为了人民之类的高大上理由,去赌一把的程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温舒的这个回答还是很符合刘彻心意的。

  对官僚阶级,有时候太客气,人家就会骑到皇帝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譬如宋朝的文臣,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

  皇帝只靠施恩,可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得有一把刀子悬在官僚们的脖子上。

  刘彻需要王温舒这样敢杀人能杀人的臣子,去帮他杀掉一些吃相太过难看的官僚,震慑一下那些胡作非为,以为自己是土皇帝的地方豪强。

  用汉宣帝的话说,这是‘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

  用刘彻理解就是手拿刀剑,口吐仁义。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山姆大叔,确实已深得统治精髓……”刘彻在心里感叹着。

  这样想着,刘彻将王温舒的卷子放到一个写了华阴县的签挡中。

  尽管考举还有两轮才算完成,但王温舒仅靠这篇策论,在刘彻眼中就已经可以保送到第三轮了。

  相应的,他的起点,也就比别人高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