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六十八节 永不加赋!(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然是忠臣,但手下谁敢保证都是忠臣?

  当年,南越王赵佗的上司在听说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后,立刻就烧毁栈道,关闭运河,封闭关隘,自立割据为王。

  后世的赵匡胤更是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的好戏。

  刘彻可不敢把那几十万精锐放在外面放的太久了!

  更重要的是,长安城的兵权,基本都被太皇太后掌握了,现在的未央宫卫尉是窦彭祖,长乐宫卫尉是窦婴的胞弟窦信。

  中尉、车骑将军郅都虽然是他老爹的心腹亲信,与他关系也还不错。

  但毕竟是骤然上任的,关键时刻,南军与北军会不会鸟他,那还两说!

  因此,将周亚夫与他手下的精锐调回长安,刘彻的这个天子位置,才算真正坐稳了。

  “诺!”少府令岑迈出列领命道。

  汉室天子的诏书,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书和侍中拟定后,呈递御前,皇帝只需要检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为皇帝的文章水平那么好,什么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迈归位以后,刘彻就继续道:“右相何在?”

  “臣在!”张欧连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错也连忙出列。

  刘彻站起身来。看着这两位大臣,扶着手道:“尚书录诏:朕承先帝大宝,获保宗庙。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主之上。唯战战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遗德!”

  众臣一见这架势,也立刻全部跟在张欧与晁错身后,匍匐在地。

  天子颁诏,谁敢坐着?

  只听到新君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识上古贤王,治世之秒,然,朕闻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国黎庶。永不加赋!”

  刘彻这个重磅炸弹一抛出来。

  大臣们只感觉两眼都有些迷离了。

  “永不加赋?”许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相对无言。

  刘彻却是得意洋洋的看着臣子们。

  不得不说,满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赋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个举措。

  只是,问题是,所谓的永不加赋,其实是个伪命题!

  在中国,税赋。从来都是分开的。

  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吃喝玩乐的。

  所以。后来的明朝才有会所谓的内怒和户部的区别。

  而在汉室,税收是统一归到国库,而赋,则是少府保管。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收赋了,可以收税啊!

  左右不过左手换右手。

  不然你以为,满清的农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税的咩?

  但此时此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臣懂得偷换概念这个把戏。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刘氏就常常各种免田税,用来收买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挥袖子,就把田税直接降到三十税一。

  今上倒好,上来就喊永不加赋。

  但,这个事情,对大臣没有任何影响。

  赋是专供皇帝,天家开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内库的钱财,从来都与国家的开支是分开的。

  对大臣和地方衙门的运转,几乎没有影响!

  只是,会影响胥吏们收税时的积极性罢了!

  这也是后世满清敢喊永不加赋的底气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税,试一试?

  看看那帮晋商地主豪强会不会起来把那百来万八旗兵给撕了!

  因此,许多大臣,也仅仅只是震惊而已。

  永不加赋,就永不加赋好了。

  反正,与他们没有多少干系。

  甚至,有许多满脑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动的稀里哗啦,连脸都涨红了。

  永不加赋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谁提过,春秋战国,谁又喊过?

  真真是仁君!

  于是,刘彻终于有了第一票的脑残粉。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泽被苍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们不管那个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刘彻长出一口气,道:“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