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两百零五节 未雨绸缪(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如采取十二之息,家产一百万的人家,年收入大概就能抵得上一位千户彻侯,采取十一之息的话,那两百万家产的人家就能抵得上一个千户侯。

  这样的人家就被称为素封。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拿自己的钱全部去放贷了。

  但在民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哪怕就是个地主,也是经常放贷给农民和佃户以及游侠一类的无业游民。

  因此,这只是一个参考比照。

  而且,如今社会和政治环境并不限制工商业的展,因此,拿着钱就算不放贷,哪怕拿去买田买地,也是有收益的,若是用于扩大产业规模,产生的效益也是很大的。

  在此时,一年赚二十万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刘德前世在河间国就进行过社会调查,要赚年入二十万钱,你只需要养五十匹马一百六十头牛或者两百五十头羊、猪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养鱼,只要能保证池塘每年出产一千石鱼就可以了,或者种植一千桑树、培育一千棵成才的大树……甚至你只要会种田,能保证亩产一钟,那么一千亩土地的产出,也能卖二十万钱。至于盐铁那不用说更是十倍以上的暴利!

  看上去似乎财的途径真是多如牛毛,然而,大多数百姓,却没有那个资本富裕起来。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养五十匹马还是一百六十头牛或者种植一千颗桑树,一般的百姓根本不玩不转,就算玩得转也没那个本钱。

  整个社会于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陷入了死循环之中。

  终于,刘彻一个告緍,世界清净了,富商死光了,工商业也彻底萧条了。

  而刘德让宁成、义纵调查这些商人的家底和背景,就是想要尝试一下,是否还有除了告緍之外的第二条道路。

  是否可以有一个办法只打击大地主大商人特别是垄断商人,而对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无害。

  刘德很清楚,他的皇祖父的治国思路是正确的,中产阶级才是王朝的根基,社会的栋梁。

  除此之外,都是要打击的。

  大商人大地主,要打回原形。

  贫民、游民、佃农要想方设法的把他们变成自耕农。

  这需要进行的工作和涉及的部门以及政策法律的调整,无疑不是刘德现在就能干预和实施的。

  但刘德却想从现在开始就准备,进行调查和调研,拿出方案,找出办法以备他登基后实施。

  ps:好悲伤,这是为什么呢?

  下午更的那一张保持了3个多小时的o订阅,现在也只有2oo多,这是为啥呢?好奇怪,点娘抽搐了?

  我心好哀伤丫,求订阅安慰啊啊啊啊

  :"..",。,谢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