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节 天下尚武!(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阳时就瞄到,那马车之中,一支纤纤玉手伸了出来,一位头戴凤冠的美妇人,远远的盯上了他。

  那眼睛仿佛能吃人。

  阳时立刻感觉到脖子凉梭梭的,连忙收束心神。

  这个时候,阳时才明白,临行前,李郡守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阳都尉啊,去了长安,要保重身体啊!”

  ………………………………

  刘彻站在北阙城头,一身天子冕服,肃穆而威严,衬托着他刚毅的脸颊,向万民群臣,昭告着大汉天子的威权。

  城头下,凯旋归来的义纵,带着数百位回京受赏的将官们,将一面面缴获的匈奴大纛,丢在了北阙城下的道路上。

  “匈奴右谷蠡王大纛!”

  “匈奴左大都尉将旗!”

  “匈奴逼落部族大纛!”

  “匈奴胥纰军大纛!”

  “匈奴黑鸦军大纛!”

  一面又一面,足足数十面匈奴大纛,被整齐的铺在了北阙城楼之前的御道上。

  这些曾经或横行一地,或者震慑万国,或者沾满了鲜血,或者曾经让人足以闻风丧胆的匈奴可怕万骑的大纛,现在,全部成为了汉军的战利品。

  被汉家的忠勇将士所俘获。

  变成了他们敬献给天子的礼物。

  成为了他们向世人报告自己成绩的证据!

  更有数十颗匈奴大贵族的头颅,被装在一个个盒子里。

  这些曾经威风八面,足以让世界颤抖的匈奴贵族,现在,一个个成了干瘪的首级。

  一根根绳索从北阙城楼降下来,然后吊起这些已经经过处理的头颅。

  他们将成为大汉天子警告世界的证据。

  谁想挑衅大汉帝国,谁企图伤害帝国的利益,忤逆帝国的价值观,否定大汉帝国对这个世界的主宰和领导权。

  就得先看看这些人,看看他们的下场!

  “匈奴首级已悬汉北阙,试问天下谁敢不服?”丞相周亚夫心情激动的说道。

  看着这些头颅,他就知道,即使自己将来死了,到了九泉之下,见到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他也可以拍着胸膛说:“臣没有辜负两位先帝,今日之大汉,已经恢复了天朝上国的荣光!匈奴北遁,单于夜逃,天下太平,万国咸服!”

  刘彻就更激动了。

  他知道,自己的历史地位,在这些匈奴大纛和首级的证明下,已经无比稳固了。

  接下来,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鼓作气,制霸东北亚!

  然后,就可以如风卷残云一样,席卷中亚和南亚,将帝国的疆域,直接推到一个三王五帝,乃至于后世帝国不可能达到的地方。

  刘彻举起双手,城楼之下,长安的士民贵族,立刻就爆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之声。

  军乐奏起,踏着鼓点,有功的将士们,在义纵的带领下,昂首挺胸,践踏着匈奴人的大纛,向着北阙城楼之中走去。

  在经过城楼时,所有的将官,都以右手击胸,向着帝国的皇帝,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刘彻也回以军礼。

  宫墙内外,无数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刻。

  无数人羡慕嫉妒的发狂。

  而儒家的博士们则纷纷感慨着:“从今以后,世界将彻底由武人主宰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什么叫礼?

  论语说: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这里的礼,就是纲纪,就是制度,就是法度。

  今天天子与武人相互以军礼敬之,长安数十万军民共睹。

  毫无疑问,整个天下的风潮,都将被策动。

  从此以后,军人的地位,就将超越文人,他们的力量,将不受限制的膨胀起来。

  更麻烦的是——连儒家的年轻人,也是一脸向往和憧憬。

  无疑,连儒家都会支持和拥戴、崇尚军人。

  如此一来,得到了权力、民心和士心的武人,将会成为文官永恒的梦魇。

  文官甚至可能成为武人的附庸!

  这又不是没有先例。

  秦时,就是如此!

  好在,此时文武的界限不那么明显,武将可以转任文职,文职也要随时做好披挂上阵的准备。

  诸子百家,无论哪一家,都推崇文武双全。

  是以,儒家诸博士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可以接受的。

  只有那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渣渣,才是一副如丧妣考的模样,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一般的哀嚎:“从此斯文扫地,国将不国矣!”

  没办法,他们除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