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上面绣花,大小刚好能摭住孩子的腹部。裹肚上有带子,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左右用带子捆经腰间。

  端午节到了,天气渐热,孩子晚上睡觉戴裹肚既清凉又不会受凉。

  崔氏的裹肚是送给长乐公主的,这是明显把公主当成未来儿媳的。

  “哈哈哈!看来崔氏怀的是儿子了,好,等她生了儿子,朕就把长乐公主许给他。”

  “长乐公主刚好比临洮郡公大三岁,赵国公也说过,女大三,抱金砖呢,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再有一个月,临洮郡公也就要出生了,不知道赵国公能否有空回京呢。”

  李世民笑着道,“现在不打突厥了,跟突厥关系又恢复了,朔方应当也没有什么要事。让文远到时赶回来一趟,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

  说话间,外面有宦官进来禀报。

  “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李超进贡天子镜到!”

  五月五,向天子进贡铜镜,这算是自隋时开始的一个习俗。一开始,是隋朝的制镜工匠在扬州的长江江心的船上铸造铜镜,然后专门献给杨广的,称天子镜。

  后来,这习俗也传了下来,每年工匠向皇帝贡镜。再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地方封疆大吏每年也会请工匠制铜镜,然后进贡给天子。

  “李超什么时候也搞这一套了?在朔州,还不忘给朕送面铜镜啊?”

  “把镜子拿来,朕倒要看看李超送来的镜子是什么样的。”

  一群内侍小心翼翼的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

  李世民打量着这个箱子。

  “嗯,箱子挺大,看来这面铜镜也很大,起码是等身高的大铜镜,李超有心了。打开,让朕看看。”

  一面等身高的铜镜虽然很大,也比较贵重,毕竟铜本身就是钱。但对于皇帝来说,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

  大木箱拆开,里面填着许多谷糠。

  扒开,里面居然还填着很多丝絮。

  再扒开丝絮,时面还有木箱。

  打开一个,还有一个。再打开一个,又有一个。一连打开了九个木箱后,最后里面有一个小匣子。

  打开。

  突然,一道明光晃过。

  李世民吓了一跳,那光太明亮,一群内侍也吓着了,纷纷拦到了李世民的身前,替皇帝挡着。

  好一会,没动静。

  李世民有些尴尬的擦了下额头,这太尴尬了。

  不过,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这里面的难道是镜子,可为什么却如此明亮的光。

  “让开!”

  内侍们也一头冷汗的让开。

  靠近,这时才发现,那层层保护着的是一面镜子。

  一面不大的镜子,也就脸盘大小。

  但是,这镜子也太亮了一些吧。

  “拿出来!小心一点。”李世民越发的惊讶好奇。

  一面明亮的镜子现身。

  镜子呈方形,边上有非金百玉的材料做边框,后面还有一个可打开的支架。

  一个内侍小心翼翼的拿起,却发现极轻极薄。

  如果是一面这样大铜镜,那是会很沉重的。可现在,却十分轻松。

  李世民凑到镜前,镜子立即出现了一个李世民。

  分毫毕现!

  太清楚了!

  清晰的连李世民脸上的毛孔都看的一清二楚,简直如同另一个自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

  直吸冷气。

  李世民都忍不住伸手去摸。

  手指触及镜子,镜中人也伸手,手指简直就是碰触在了一起。根本毫无阻隔,铜镜根本不可能这样。

  “这是镜子?”

  王内侍也在一边惊叹连连,“陛下,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琉璃宝镜?”

  李世民也是震惊之中,“朕见过一些琉璃,可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琉璃宝镜。”

  足足比人脸还大的镜子,还是琉璃镜子,如此的清晰明亮,不敢想象啊。还这么的薄,这秀的清晰,镜子边框非金非玉,却如水晶一样的透明清澈,但摸上去手感又完全不同,甚至感觉还有点软。

  “这样的一块琉璃宝镜,估计得是无价之宝啊。不知道赵国公,从何处得来,难道是从西域胡商手中得来的?”

  李世民傻傻的照着镜子,不时的伸手摸摸镜中人,一会又伸手摸自己的脸。

  “快,去请皇后来,让皇后也一起见识下这琉璃宝镜!”

  李世民今年收到的铜镜成百上千,小的巴掌大,大的比这块还大,跟扇门一样。许多铜镜打磨的都非常锃亮,可再清晰的铜镜,都比不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