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516章 奉天承运皇帝(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p>

  一个接一个的上前。

  仪式有些冗长,但大家都很认真的观礼。

  连张超,今天都没有觉得不耐烦。虽然给八百个封臣一次性授封,确实很耗费时间,但这一切来之不易,也非常珍贵。

  好在公侯伯的赐封仪式花的时间长点,张超还会跟他们说几句话,但到了数量众多的子男爵时,则要简单的多,皇帝剑尖一点,然后颁给赏赐,爵士们就迅速退下。

  就在此时,汉京往东五千里外的东海之上。

  扶桑。

  皇太子张璟正在难波品尝自己胜利的美酒。

  难波距离京都很近,这里是倭国的新都,也就是后世的大阪,因为是临海港口,所以被苏我氏主张迁都至此。

  但迁都不过一年,倭国就亡国了。

  难波已经被改名华津,原来的倭国王宫,已经成了张璟的太子行宫。

  议事殿,文武齐聚。

  既有东征的将军们,也有皇帝选派来的扶桑道文官们。

  “诸位,倭国已经被我们攻灭,如今战事平定,恢复倭国的秩序,恢复生产是重中之中。地方民政这一块,孤相信陛下选派来的诸位大臣们。”

  倭国原有五畿七道,而现在大华将倭国设为扶桑道,原五畿七道,加上虾夷人的地盘,被统改设为九个州。

  六十余个令制国,则改为六十余个县。

  扶桑道九州六十余县,由扶桑道宣抚使为首的地方官们治理,宣抚使之下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还有各州刺史、各县县令等。

  这一个个的衙门,正在陆续建成,人员也都是中原朝廷任命来的。

  扶桑道做为太子采邑,与朝廷其它直辖道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它道的宣抚使是地方道最高长官,但在扶桑,宣抚使上面还有扶桑国相,还有议长,再上面还有太子殿下。

  扶桑道宣抚使衙门既受中央朝廷直接管辖,同时又还得接受太子府的节制,受到双重管辖。

  新任的扶桑道宣抚使是太子的老熟人,皇帝张超的亲传弟子李感。

  也是李绩的兄弟,不过如今他叫徐感。

  这位本来是武将,不过这次被皇帝选为扶桑道宣抚使,改任文职。

  徐感也是堂堂实封国公,拥有百里封地,深得皇帝信任,这次选他来扶桑,自然也是为太子保驾护航的。

  “感谢太子殿下的信任,臣此次受陛下委任前来扶桑,一定竭尽全力,将扶桑治理好。”

  站起来先表个态,徐感态度很好。虽然以前他跟着张超一起的时候,张璟都还没出生呢,张璟小的时候,没少跟他屁股后面跑。

  但如今张璟是太子殿下,他现在又是调到太子的采邑任宣抚使,所以这个君臣的定位得把握好,不能乱。

  “徐宣抚,你对扶桑治理有何计划呢?”

  张璟笑问。

  “来之前,臣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思来想去,其实太子殿下过去在琉求和朝鲜的地方治理办法就非常的成熟,臣以为,把那些办法拿过来用就好了。”

  治理一个新征服的地方,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太子的军队那是打的倭人毫无反抗意志。

  所以他们可以完全放开手,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臣来之前,陛下曾经召臣谈过话。陛下说,倭国原是田地国有制,因此我们征服倭国之后,可以据此将倭国所有的田地矿产等都收归国有,然后清查倭国人口,重编户籍,给倭人百姓分田。”

  “将田分给倭人承包经营。”徐感重点指出这句。

  分田实为租田,而且按丁口限制,并不允许超过限额。按口租田,每口租给十亩。一家有几口,那么就租多少亩。这些田地,每五年重新按户籍人口再重分一次。

  张璟也在皇帝给他的信里知道了这事。

  这是摆明了要翻脸了。

  田地矿产等收归国有,这就等于直接抢走倭国贵族豪强们手里的田地了。而租田给倭人百姓,实行两税法,那倭人百姓以后只纳租却不用缴税,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田产,他们的田是佃租朝廷的。

  理论上来讲,收回倭国的所有田产,其实是收到了太子张璟的手里。张璟成为了扶桑最大的地主,张璟每年坐着收租,然后朝廷根据张璟手里的田亩数量,按两税税额,再要求他上缴三分之一的田赋就好了。

  张璟交的税很低,收的租却很高,一进一出,其实赚了很多。但这也算是皇帝给太子的一项收入了。

  太子很明白皇帝的这个政策真的推行的话,就是要在倭国打土豪分田地了,这是要完全清洗掉倭国上层的意思了。

  这将掀起一轮大清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