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许敬宗等人匆匆赶来,在殿外侯见,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什么大事,皇帝突然召开御前会议。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皇帝虽然也会不定时的召开御前会议,可一般都会提前透露下会议的主题,让大家有个准备。

  “诸位,陛下召见。”

  一名内侍出来相告。

  大家怀着疑惑的心情入殿。

  当马周等看到郑元璹坐在殿中的时候,更加惊讶。

  御史大夫在这里,那么这场会议必然与他有关了。

  莫非是哪个大臣犯了事?

  “德昭,你跟大家讲下情况。”

  郑元璹于是向诸位朝中大佬们讲了现在诸侯里出现的一些不好苗头。

  什么乱摊乱派,加征苛捐杂税。

  什么乱征用百姓给他们免费服役。

  还有诸如走私军火,偷税。

  甚至是抗税。

  郑元璹在说摊派、走私这些的时候,马周等大佬还不是很在意,这种事情肯定会有,朝廷也一直在针对的治理。

  若只是这么点小事,也不值得皇帝如此兴师动众。

  可是当说到抗税的时候,大佬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连房玄龄都在想,哪个这么大的胆。

  抗税?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是谁?”

  “明目张胆找各种理由拒不缴税的有十几家封侯,其中爵位最高的是颍川县公韩瑗。”

  “韩瑗?”

  一说韩瑗,在座的倒都知道。

  盖因为这位县公来头也不算小,贞观中还担任过一段时间兵部侍郎之职。韩瑗也是个二代,他是南阳韩氏出身,他父亲韩仲良,曾是隋朝官员。入唐后为大理少卿、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南阳韩氏,也算是一流豪门之列,虽不是顶级,但声望实力不小。

  韩仲良病逝后,其子袭爵,并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之职。

  “韩瑗妻子长孙氏,长孙无忌堂兄长孙诠之女。”房玄龄道。

  以前韩瑗能做到兵部侍郎,也与长孙无忌关系很大的,妻子长孙氏出身,不得不说借力很多。

  可张超就奇怪了,长孙氏都被连根拔起了,这韩家不更应当珍惜眼前,低调做人吗?

  “证据充足吗?”马周问郑元璹。

  “很充足。”

  马周点点头,既然如此,那还讲什么客气。

  “陛下,臣以为,韩瑗既然要做仗马之鸣,那朝廷就越发不能纵容,此事必须防微杜渐,杀一儆百。”

  “看来是朕对他们太好了。”张超的话里也充满着杀气。

  “着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组成三法司会审调查组,着议会贵族院参与调查并监督,若查明属实抗税,则将韩瑗交与议会贵族院贵族审判庭审理宣判!”

  “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张超一句话,为这桩案子定了型,也同时掀开一场大风暴。

  太过仁慈,都让诸侯们忘记了,他张超是一位开国之君。

  哪怕有约法有宪法,可有些事情他们依然触碰不得。

  敢伸手,就得被砍。

  “要杀吗?”

  魏征问。

  “杀!”

  张超毫不犹豫,他过去能够让贵族们保存下来,那是为了稳定。只要大家转而忠于新朝,那你好我好大家好,以后大家都在新朝制度下,做一个快乐的大华贵族多好。

  可既然有些人捧起碗吃饭,放下碗就骂娘这种行为,张超是不能忍的。

  房玄龄、马周这些人既是新朝贵族,也是朝廷重臣,不论从朝廷角度,还是从贵族阶层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也都还是支持张超的。

  韩瑗等人的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他们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三分之一税收上缴朝廷,这个是基本国策,不容改变。

  谁敢挑战,谁就得死。

  马周他们对于现在这种局面很满意,并不想跟朝廷争太多。

  过去一个爵位,只能拿到点俸禄。

  而现在有封地,还有治民之权,三分之二的税收还归自己。

  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封国里,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让家族有了延续发展的本钱,这么好的分封制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真要变成独立的王国?

  这是不现实的,朝廷不可能允许,而且就算真的变成了独立的国,估计日子反而会难过。

  一个小小的国家,如何跟庞大的帝国对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